ZKX's LAB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云春: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业需在三方面提升

2020-11-21新闻28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11月20日,在四川达州举行的“2020中国物流投融资暨物流枢纽合作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副主任侯云春以《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对策》为题发言,畅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种判断

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是最大发展空间

“新发展格局是在疫情环境下提出的,也与国际环境变化有关,但决定性因素在国内,在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围绕主题,一开场侯云春就对双循环的提出背景作出阐释。

这种转换具体是什么?侯云春解释,去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上了一个大台阶,标志着我国从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转为二三产业并重,并进而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过去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今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转换还体现在恩格尔系数上。他说,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第一次降到30%以下,去年为28.2%,意味着居民收入将更多用于非食物性支出。

侯云春认为,进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最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新的要求

物流发展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对物流业的新要求,具体是何种要求?

在侯云春看来,决定物流业发展方向的,除了经济发展空间转向第三产业,还在于第二产业的贸易变化。

从国际看,二战后货物贸易额占全球GDP的比重,经历了从10%上升至经济危机前最高60%,又下滑至今年预测37%,这样“倒U型”曲线变化;在国内,国际贸易占GDP比重,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9.8%,上升至最高65.17%,去年下降至31.89%,同样是“倒U型”曲线变化。

再看国际贸易增速,过去一二十年,这项数据为经济增速的1-2倍。国际经济危机以来,国际贸易增速反而低于经济增速。

造成这两项数据的双下滑,侯云春认为,一方面国际分工到了高度专业化阶段,不大可能再像过去大量增加中间需求,从而增加货物贸易和物流;另一方面,经济低迷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各国普遍采取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和企业,实际上是保护本国就业、本国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均有所发展。

“物流是紧紧为制造业服务的,随着国际货物贸易比重进一步下降,与之相伴的必然是对物流的挑战、货运量的挑战。”侯云春说,在今后发展主要在于第三产业的经济规律下,物流业必须有所调整——从大规模高速的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三条路径

提升物流的智慧化、智能化水平

在侯云春看来,物流业发展首先要降低成本。

物流成本,表现为物流占GDP的比重。他透露,这项数据我国最高系1991年的23.7%,当前占14.6%,而发达国家仅为6.5%。

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其一是加强硬件建设,包括运输工具、仓储、物流设备等;其次加强软件建设,包括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提升;第三是加快物流的数字化转型,在硬件做到万物互联,在管理、技术上更多采用数字技术来提高物流的智慧化、智能化水平。

具体到达州,侯云春也给出了建议。他说,达州是物流枢纽城市,应加强物流枢纽建设和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相关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不仅对达州今后的经济发展发挥引擎作用,对于周边地区,甚至‘一带一路’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