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操劳半生,56岁的她离家出走了:逃离让你厌烦的生活,这有招

2020-11-21新闻21

近日,一条题为“56岁女子蓄谋一年逃离家庭:丈夫离开客厅才能看电视剧”的报道引发了广泛转载和讨论。

56岁的女子苏某在2020这一年下定决心:离开家庭,独自开车自驾游去。只要外孙一开学她就走。

为了离开的这一刻,她默默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表面上,她还是那个操持家务的好外婆,实则暗度陈仓——照看外孙的间隙,在网络上查找自驾游的攻略。

看到有用的装备就一点点加进淘宝购物车,这些物品大到帐篷、储物柜、冰箱,小到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为了赚取路费,她开始偷偷录短视频,白天“偷偷摸摸地”拍一些素材,做菜的,擀面条的,做辣椒酱的,晚上趁大家都休息了,再偷偷剪辑发布。

出发时脑子里装满了这一年来做好的各种攻略,后备箱装满了食物、锅灶、生活用品,甚至棉被和羊绒大衣都一并带上路,打算春节也不回家。

这一切的起点是,这个女人觉得人生一世,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

苏某说,小时候要给两个弟弟洗衣服,嫁人了伺候老公小孩,女儿结婚后顺理成章帮忙带外孙,直到外孙上幼儿园。

她理直气壮地宣布:要走了,非走不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

她跟我妈是一代人,我读大学的时候我妈就说,等我们以后工作了,她跟我爸就出去玩,带上锅灶、带上食物,边走边玩。

然而跟苏某年龄相仿的她,现在正在带着两个外孙,不久的将来,她还要继续带孙子。

这一代中国女性大多数都在婚姻家庭里奉献了她们的一生,她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她们也会感叹没有好好为自己活过,也想潇洒地走一回。

大多数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家庭里,为儿孙默默奉献。

当她们看到苏某的新闻时,会带着一些羡慕,会带着一些唏嘘,甚至带着一些赞许,然后继续投入自己日复一日的家庭工作中去。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如苏某那么坚决、那么潇洒,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不敢走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里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这一点是基于当时的社会,女性要靠自己赚取金钱几无出路。

先生在文中说到: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不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如今的社会,钱仍然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比如新闻里的苏某,她先是在超市打工两年赚钱买了一辆Polo,然后编辑视频赚取购买物资的钱。

之所以有勇气这么干脆地出发,是因为每个月还有2000多的退休金能准时打到账上。

有些人耻于谈钱,觉得一说到钱就是庸俗、市侩。

对于这种人,同一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做过很好的解剖: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嘲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

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认知,钱只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

有钱能办到大部分的事情,剩下钱办不到的,没有钱更办不到。

小伙伴们,放下一切幻想,努力挣钱才是正经事。

有了钱,才能去实现梦想,才能去看世界,才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现在的社会已经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社会,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拼搏,获得对价的金钱,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2.不愿走

人类社会是靠着个体之间相互关爱才走向鼎盛,身体里都流淌着群居生活的基因。

很多中国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同住的现状,年轻人的社会压力巨大,需要祖父母帮着带孩子。

一方面是现实问题,育儿嫂价格不菲,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并且祖父母也心疼孙辈,害怕外人不够周全。

拿我们家来说,养育两个男孩,一个学龄期,一个婴儿期。

若不是外公外婆帮忙带,势必我们其中会有一个暂停自己的事业,放更多精力在家庭中。

但这也意味着放弃的那个人会大大降低自己的社会价值,有更多不可控的未来。整个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下降。

思来想去,外公外婆舍不得女儿,就把带外孙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

父母大多数都是这样朴实而伟大,为了孩子,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下,什么委屈都能咽下。

苏某也是生生扛到了外孙上幼儿园才出发,因为这样她才觉得对得起女儿,没有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人在老去的时候,会越来越怕孤独。

凑合半生的老伴,吵架的时候恨不得刀枪相见,出门时却总是记得买点他爱的东西回来。

儿女在身边的时候嫌东嫌西,孩子们一出门又是千般挂念。

最舍不得的还是懵懂的孙儿,只要看到孙儿的无邪脸庞,对这世界就是满腔的柔情。

苏某为什么走得那么决绝,只是因为她对丈夫的绝望。

这个故事里她丈夫是个冷漠又自私的男人,以至于她没有半点留恋,一颗已死的心只想逃离。

苏某会回归吗?我觉得她会,任性一回,只是想在苦闷的生活里寻找一点阳光,找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甚至是,改变生活的契机。

她跟记者说,出发的时候她想过,这次体验一下,离开彼此是不是能过得更好,是不是心情更加平静。

如果觉得这样都挺好,那就分开;如果觉得还需要彼此,那就将就下去。

起初,苏某只觉得丈夫可恨,出来自驾游后居然对他生出一丝怜悯来:她还能跑出来自由自在,丈夫的身体状况似乎已经不允许他瞎折腾了。

最终,她可能还是要回去照顾女儿的爸爸。

我的一个姨妈姨父就是这种夫妻,漠不关心,互相唾弃。

姨父身体不好,姨妈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不得不继续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

她说,这样一个自私冷漠、言语恶毒的糟老头子谁稀罕呢?但他始终是孩子们的父亲,我不管,孩子们不可能不管,我宁愿自己受点罪,也不想孩子们受累

生而为人,感情这一关最难过,苏某也是一样,一旦儿孙有需求,她会义不容辞的回归。

3.不能走

我妈有一次跟我爸吵架,气急之时出门散步,一个小时后就回来了,跟我抱怨说:干什么要到无锡这个地方定居,亲戚朋友都没得一个,离家出走都找不到地方。

福建莆田有一种婚嫁习俗很好玩,就是父母要给出嫁的女儿准备一份钱,这个钱的名字叫做“胆”,是单独给出嫁女子个人的。

意思是女儿如果在婆家受了委屈,可以用这个钱给自己壮胆,有钱离家出走,有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钱干自己想做的事情。

“能”既包含了各种硬件设施,也包含了一些软性技能。

很多网友留言说,还好苏某会开车,羡慕她会开车。试想一下,苏某如果没有车、不会开车、不会上网,她的出走确实会麻烦得多。

不会开车的旅行要凶险得多,抢劫的、诈骗的、拐卖的无处不在,饥饿、病痛、孤独,也可能随时袭来。

家本来是最温暖的港湾,却成了有些人不得不逃离的牢笼。

作为他们的家人,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家庭成员,我们都为这个家注入了多少温情和体贴?这些温情是否都被其他成员所知道并接纳?

老阿姨的出走不是要寻找远方的浪漫,而是要逃离生活的无奈,不是为了诗和远方,只是为自己的生活找一点意义。

最后是写给那些家有父母的孩子们。

支持他们喜欢的事情,爱跳广场舞的把晚上的时间留给她们去广场;爱出去旅游的每年留出一些时间给他们出去游玩;爱买衣服的多给点钱买衣服。

支持不是允许,而是从内心里认可,认可的力量才会让人真正愉悦。

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物质充足并不能让人满足,精神的富足才能让人真的富足。

老去的父母不过是希望儿女的一声问候,几句关心,时常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就是最好的关心。

要给他们一些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人父母。

他们把自己的前半辈子光阴都给了子女,后半辈子为子女的孩子操劳,一生都在为操持这个家而奔波劳神,为人父母后没有一天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我们要给他们放放假,让他们轻松愉悦地放飞自我。

作者 | 龙双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芳疗师,十年以上芳香疗法经验,专注于平衡来访者身心健康。

#离家出走#女儿#外孙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