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武帝的残酷一面:对匈奴狠对子民也狠,一项酷制唐太宗也不敢学

2020-11-21新闻10

古时的读书人爱惜羽毛,对于名声这件事看得很重。尤其是一些有名的读书人,生怕死后在史书上留下什么污点。

然而,却有一些人对于死后的名声不甚在乎,多出于那些震古烁今的帝王。

用现在的话来讲:你能拿我怎样?

当然,并非是所有的帝王都是如此。比如,武则天知道生前的污点不少,干脆留下一块无字碑,让后人去评价功过得失。

反过来讲,帝王中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有的甚至破罐破摔。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五那句名言: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这句话实际要给平反一下,并不是路易十五说的,而是他的情人蓬帕杜夫人说的。而且意思上也被曲解,这句话其实是一句预言或是诅咒。

原意为: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一语成谶。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死后,路易十六在手误失措中迎来了法国大革命,走上了断头台。

尽管这句话被平反,但路易十五的确是沉湎酒色的腐败帝王代言人,一位非常不得民心的皇帝。

说回本文的主角,汉武帝的形象在史书上是英明神武的,秦皇汉武震古烁今。但却只是他执政的前半部分,到了老年时期,整个帝国都笼罩在恐怖之下。

而且,关乎汉武帝的一句名言:

犯我大汉天威,虽远必诛。

这句话将汉武帝的雄主形象又拔高了一个层次。但实际上,这句话也不是他说的。

这句话说出来时,汉武帝已经死了四十年左右。实际是汉元帝时的大将陈汤所说。

陈汤在击退北部匈奴郅支单于后,上书给汉元帝,原话为: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意思是将敌人的头颅挂在蛮夷之地,让匈奴人感到恐惧。以示只要犯我大汉,不管多远都要消灭掉。

至于这句话为什么会安排在汉武帝身上,可能还要追溯到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功绩。

昭君出塞虽然是美谈,但跟匈奴和亲在历史上却是屈辱性的举措。而汉武帝是第一个不跟匈奴和亲的帝王,提出要让北方游牧民族臣服于中原王朝。

仅凭这一愿景,就足以将之推上千古帝王的位置。然而,昭君出塞却是他死后的多年,出现的一个故事。

同期历史上的卫青、霍去病,多次北击匈奴,取得很大的战果,以至于名垂青史。

但实际上,北击匈奴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的威胁、但要说起战果,汉朝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

有史可查,汉武帝一共对北方匈奴开展了十二战争。大汉动用了20万左右的军队,民夫不计其数,匈奴方面大概在30万人左右。多次战争结束后,北方匈奴彻底被击溃,已经很难形成集团性的威胁。

最后的战果统计,汉朝损失了10万人左右,民夫不在计数之内;匈奴死伤近20万,有的部落几乎被灭族。

但在此后,汉朝由于频频出兵,所耗军费甚巨,加之最后阶段北击匈奴屡次遭到巨大损失,因此在汉武帝晚年没有再次出兵。

汉朝至今已经过去两千年之久,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多基于历史大局,多以褒扬汉武帝对于华夏大势的推动性作用。

那么汉代的史学家是怎么评价北击匈奴的?

汉宣帝时期,有一位叫做夏侯胜的学者。为人刚直、不为权贵折腰,甚至冒死评价过汉武帝。

当时,汉宣帝想为汉武帝立庙,褒扬其一生功绩。

而夏侯胜却上书这样说: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夏侯胜说这话是要冒着杀头的风险的,不可能随便胡说八道。可见,汉武帝时期的人民生活的确很糟糕。北击匈奴多次战争,对于国内的消耗巨大,对于人民生活的破坏性也是很持久的。

然而,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所修的《汉书》中,只提及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大肆褒扬其雄才大略。但对于‘武功’却只字未提,最多说过‘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汉武帝北击匈奴,对于汉民族意义非凡。为什么班固不提呢?

可能是因为夏侯胜所说那般,汉武帝在武功方面虽然功绩卓著,但对于民生伤害太大,堪称穷兵黩武的典范。班固不敢写入汉书。

汉武帝前期,大汉朝的确是一个巅峰。但到了晚年,却暴露出了昏聩和残酷的一面。

史书记载,汉武帝不只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王,也是一位风流放荡的皇帝。

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

到汉武帝晚年,宫中蓄养的女人达到了18000多人。很多宫嫔甚至到死都没见过汉武帝一面。

其中有很多佼佼者,也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班固在《汉武故事》中记载的‘金屋藏娇’的故事。

长公主(汉武帝的姑妈)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否?

汉武帝笑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储之也。

这便是金屋藏娇成语的由来。

陈阿娇17岁被立为皇后,与汉武帝也有一段深厚的感情,可惜始终没有诞下子嗣,长此以往被汉武帝冷落。

同时,卫子夫登场,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

阿娇皇后不甘失宠,用巫女作法,以诅咒卫子夫。可惜事情败露,被汉武帝扔到了冷宫,幽闭致死。

但实际上,阿娇皇后是否真的用巫女诅咒,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而得宠的卫子夫却因为同样的巫毒事件,跌入更悲惨的下场。卫子夫得汉武帝宠爱,诞下三女一子,被立为皇后。

但后来,有人告发太子在宫中行巫毒之事,汉武帝同时也做了可怕的梦。最后导致太子被逼自缢,皇后卫子夫在宫中自尽。

汉武帝的怒火并没有因此平息,下令将卫家三族夷灭。导致数万人被屠杀,受牵连者多达数十万。史称巫蛊之祸。

无论太子是否参与过巫毒之事,但这都是一起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在权力巅峰的汉武帝,还是暴露出了残酷和冷漠的一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钩弋夫人。

其子被立为太子,而钩弋夫人却被赐死,便是著名的立子杀母的故事。汉武帝害怕出现另一个吕后,为避免子少母壮的局面,钩弋夫人就这么冤死了。

汉武帝死后葬于茂陵,有史可查,这座陵墓修建了53年之久,耗费了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而且,整个陵墓中有两万人殉葬。据考证,殉葬者并非是汉武帝的妃嫔,而是建造陵墓的工匠。

不得不说,自秦始皇之后,这是一个极为触目惊心的殉葬数字。但茂陵中死亡的工匠,应该是为了避免泄密被杀,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殉葬。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玄武门之变已经在史书上留下了污点,因此,唐太宗死前,不允许有人为他殉葬。这一残酷制度在唐朝没有再次出现。

#君王皇帝#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