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一书,主要围绕着开场和结尾两章展开,这两章也集中展现了诗剧的基本思想。在开场的一章中,天帝与魔鬼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的争论,而浮士德便是用来解决争论,揭示改造社会的方法和途径。
浮士德的人生经历主要就是围绕着这两个矛盾展开,他的人生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浮士德迎来了新生。在这个时期,浮士德从精神到肉体都复活了。同时歌德还细致地描写了浮士德的性格特征。
浮士德是一个中世纪的学者形象,但是他也逐渐意识到知识已经无法改造世界。他虽然有奋斗和拼搏的勇气,但是他对于社会并不是很了解,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精神已经走向了绝境。
浮士德歌剧 剧照
甚至,他还想到了自杀,用死亡当做从苦痛和烦恼中解脱出去的途径。歌德在这个阶段,主要批判了中世纪哲学和封建的意识形态,也描写了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时的苦闷和追求。
在恶魔的陪同下,浮士德觉醒要重新开始生活,他认识到欣赏的关键就是行动。他与恶魔约定,当他的欲望得到满足,说出"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时,恶魔就可以收走他的灵魂。
恶魔将浮士德带到了魔女那里,用魔女的药汤使浮士德恢复了青春。这样的情节,也暗示了浮士德已经拜脱了中世纪哲学的束缚。他开始新的生活,这个时候的浮士德有着积极入世的思想。
第二个阶段主要描写了浮士德的爱情生活,他与玛甘泪的爱情就是一场悲剧。而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就在于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存在的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个阶段的背景在一个宗法制的小城镇上,浮士德的恋人玛甘泪出生于一个小市民阶级。她还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最后却成为了无辜的牺牲者。玛甘泪在基督教和封建伦理的教导下长大,可是她追求的爱情自由,却遭受到了两股势力的否定,最后在诋毁中走向了灭亡。
浮士德 插图
她死后不久,她的家庭也随之走向了毁灭。她哥哥在与浮士德的决斗中,受伤不治身亡。而她的母亲也因为误食了过量的安眠药,走向了死亡。玛甘泪逐渐意识到,她与浮士德的自由爱情,是得不到宗教和法律的认可的,她成为了一个罪人。
最后玛甘泪在众人的谴责中昏迷,后来被关进了监狱,判处了死刑。可是她却十分软弱,无法抵御层层势力对她造成的压迫。于是最后,只能走向了死亡,她的死亡正是歌德对封建势力的控诉。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浮士德的性格和玛甘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浮士德不断地追求,而玛甘泪却是随遇而安;浮士德不相信宗教的权威,而玛甘泪却坚信宗教。
歌德
浮士德虽然察觉到了自己和玛甘泪性格和身份上的差距,可是却没有逃过爱情和恶魔的诱惑,完全陷入到了爱欲之中。但是封建势力的强大还有利己主义的影响,却是造成玛甘泪悲剧命运的原因。
这件事也给浮士德造成了十分沉重的打击。但是浮士德并没有因此而彻底陷入消沉,在经历了理智与欲望的一番斗争后,他从个人追求中解脱出来。他的人生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个人生活追求变到对社会生活的探索。
第三个阶段主要描写了浮士德的政治生活。这一个阶段的描写,是歌德根据自己在魏玛宫廷的现实体验改写的。通过这个阶段的描写,歌德批判了整个德国封建王朝的腐朽黑暗,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纯粹金钱关系。
歌德通过封建大臣们之口,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奢侈的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统治阶级披上外衣,使得非法的行为都被合法化。在这个国度里,教会掠夺人民的财产,大臣们贪赃枉法。
歌德
不仅如此,这个国度里犯罪的人只有有钱便可以得到宽恕,而真正无辜的人反而被惩罚。政府克扣了士兵的军饷,而士兵便把自己的损失转移到了人民的身上。老百姓已经走投无路,歌德在这个阶段揭露了封建专制王朝灭亡的必然趋势。
为了阻止王朝的覆灭,浮士德向国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如发行纸币解决财政危机等。歌德安排的这一个情节,主要揭露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纯粹的金钱关系。
浮士德 插图
纸钞的发行使得王朝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但是这只是繁荣的假象。浮士德的政治生活,也反映出了资产阶级对于政治的探索并不是反抗,而是迁就退避。资产阶级身上带着强烈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浮士德回到书斋之后,发现他的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哲学家,并且制造出了一个小人----何蒙古鲁士。浮士德在何蒙古鲁士的带领下,来到了传说中的希腊社会世界。
拜伦
之后他又认识了象征着智慧与正义的希隆,在之后浮士德又紧接着认识了海伦,并与海伦成为了夫妻。海伦是美的象征,因此浮士德真诚而热烈地爱着海伦。可是他们的孩子在参战时,不幸去世,浮士德的孩子其实是象征着拜伦。
欧福良死后,海伦发现幸福与美不能共存,于是也离开了浮士德。海伦的离去,意味着古代的美与现代社会是无法共存的。浮士德对于古典美的追求,只是一种空想,由于脱离了现实,是不会有结果的。
浮士德与海伦 剧照
浮士德对于美的追求也破灭了,这个情节也暗示了歌德对于古典主义追求的灭亡。歌德借此还否定了当时思想界存在的美可以改造社会的观点。
小说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描写的是浮士德如歌改造大自然的。海伦的离开打破了浮士德对于美的追求。但是不久,浮士德就有了新的追求----征服大自然。
于是,他帮助国王平定了战乱,并获得了一块位于海边的封地。浮士德召集了大量的人民参与到填海造陆的活动中来,并开辟了广阔的土地,修建起了村庄。
之后为了开凿运河,浮士德让恶魔想办法让两个老人移居到其他的地方去。之后恶魔烧掉了教堂和房屋,在浮士德发展海外贸易时,恶魔便四处抢劫海船。这就是海上强权政策,这些情节也暗示了资产阶级在进行原始积累时的罪恶。可是浮士德却只陷入到了创造新世界的快乐中。
浮士德死亡 剧照
当浮士德又称为老人时,他对于自己创造的海边王国十分满意。而这个时候,浮士德终于说出了那一句"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说完这句话浮士德就去世了,可是他的灵魂却被天使接到了天上。
浮士德的一生都在探索理想,他探索的过程其实象征了300多年来,欧洲知识分子对于精神的探索过程。在最后,浮士德从中世纪的精神束缚中解脱了出来,并拜托了低级的享乐思想,获得了更高的精神满足。
歌德通过浮士德的经历,否定了向封建王朝妥协的道路。他还否定了在古典艺术中寻求出路的幻想,他肯定了在自由劳动中获得理想与幸福的道路。浮士德的创作历程十分悠长,于是歌德在创作中,也不断地在接受着时代的影响。
浮士德用新时代的思想,对欧洲三百多年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尤其是对启蒙运动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而歌德对欧洲历史的总结,主要就是体现在浮士德这个人物身上。因此,也有学者指出浮士德就是这一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概括了欧洲进步知识分子身上的所有特点。
浮士德 插图
浮士德人物身上,最核心的思想是人道主义,他的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理想。歌德在作品中也描写了资本主义进行的掠夺行为,这也是对金钱关系的揭露。浮士德后面的追求,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范畴。
浮士德形象的魅力在于,他身上那种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他的很多行为都体现出了这种精神。但是浮士德的身上也充满了矛盾,这也暗示了歌德内心深处存在的矛盾。
浮士德与恶魔
浮士德身上的矛盾在于,他不断地被恶魔引诱,又不断地战胜恶魔的引诱。这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战胜自我的过程,歌德通过这样的描写,鼓舞着人民参与到与反动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中。这种精神也是浮士德思想的精华。
《浮士德》在艺术上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点,他既描写了歌德生活时代德国的社会现实,同时又表现了资产阶级理想的颂歌。《浮士德》中的人物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们都是想象与夸张的产物。他们的身上既体现了神话色彩,又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这部作品具有壮阔的社会背景,还有复杂的社会现实,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特殊的寓意。《浮士德》中也有辛辣的讽刺,揭露了宗教和封建社会的丑恶行为。作品中还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歌德深刻地揭露了浮士德的精神危机。这样的安排使得文章的人物更加鲜明,而作品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