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11月,陈玉成、李秀成指挥10余万兵马挺进皖北,在三河镇一战中将湘军李续宾部6000余人全部斩杀,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湘军元气大伤,安庆保卫战得以推迟两年。三河惨败,曾国藩痛哭不已,“哀恸慎膺,减食数日”。咸丰皇帝则“不觉陨涕”,很是伤心。胡林翼说道:“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又说:“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可知,湘军此战可谓是损失惨重,伤筋动骨了。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湘军在二郎河之战、太湖之战中便能追着陈玉成打,将其暴打一顿,这又是为何呢?
0.1湘军元气大伤,与事实不符合,只能算损失一部分精锐而已
曾国藩、胡林翼所谓的“元气大伤”名不副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说辞,并非事实本身。三河大战,湘军损失6000余人,李续宾阵亡,损失真的很大吗?大清帝国军队80余万,湘军各派系总兵力接近10万;鲍超、多隆阿、彭玉麟、杨载福、张云兰、曾国荃、李续宜、刘长佑、刘坤一、李臣典,等等,无不是骁勇善战之悍将。李续宾阵亡,6000精锐丧命,只能说是曾系湘军损失,不能代表全部湘军。要知道,刘长佑、李续宜等两部20000余人还在湖南休整,次年还吊打石达开,追杀翼王到广西。即使是曾系湘军,也就是曾国藩、胡林翼能直接指挥得动的湘军,还有鲍超、多隆阿(满人,平时带湘军)、彭玉麟、杨载福、曾国荃、张运兰部。所以,三河之战虽然惨败,可湘军仍然具有强大战斗力。
02.胡林翼调度有方,多隆阿、鲍超能征惯战,且配合默契
1857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暂时离开了军营,再加上咸丰对其不信任,不舍得授予实权,曾国藩在江南大营第二次被摧毁之前,基本是打酱油,可有可无。胡林翼则不一样,号称“湘军奶爸”、“中兴第一人”。此人做官、经济、外交、理财、盐铁、漕运、罗致、荐举等样样精通。湖广总督官文可以忽视曾国藩,却对胡服服帖帖,甘愿与其结拜,对其言听计从。鲍超,胡林翼铁杆亲信;多隆阿,胡林翼铁杆粉丝。鲍超、多隆阿能征惯战,人称“多龙鲍虎”,是太平军天然之克星。尤其是鲍超,不但所部“霆军”彪悍无比,自己也是狂人一枚,大小战斗500余场,身受108处伤,怎一个“狂”字了得。二郎河之战、太湖之战,上有胡林翼调度,下有鲍超与多隆阿密切配合,自然可以获胜。
03.太平军常年奔波,来回作战,没有时间休整,已是强弩之末
纵观太平天国后期历史,陈玉成、李秀成部太平军战斗力最强,可一旦遇到多隆阿马队、鲍超“霆军”则必败无疑,毫无胜算。鲍超、多隆阿勇猛,所部将士悍不畏死是原因之一,但关键还在太平军本身不行,否则鲍、多岂能如此猖狂。定都南京后,太平军就面临着东西两线作战之被动局面,既要防备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又要与湘军战斗,可谓是力不从心。就拿二郎和之战、太湖之战来说,太平军虽说以得胜之师大战湘军,可一点优势都没有。为何呢?太平军在这两次大战之前,来回奔波于东线、西线,几乎没啥休整时间,部队疲惫不堪,已经是强弩之末。打完桐城战役,打浦口战役;打完浦口后则直接打三河镇;打完三河后则直接开打二郎河。一年多时间,陈玉成虽说战获不少,可损失很大,麾下精锐之师所剩不多。如此,陈玉成受挫二郎河、太湖也就不足为怪了。
04.陈玉成、李秀成关系有问题,李秀成不舍得下血本
相对于陈玉成而言,李秀成显然更加理智,也更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三河大战之后,太平军横纵皖北,攻城略地,所向无敌,可损失也不小。此时,李秀成希望能够暂时休整,不要立刻去皖南攻打鲍超、多隆阿,免得伤元气。可是,陈玉成年轻气盛,压根不听,执意要打二郎河、太湖。李秀成虽然无奈,可还是答应出兵帮忙,算是对陈玉成出兵浦口,帮助自己夺回地盘之回报。然而,李秀成心思不在皖南,不舍得下血本帮忙,免得实力受损。当陈玉成与鲍超、多隆阿在二郎河激烈交战,胜负未分之时,李秀成没能及时投入战斗,而是在局外屯兵观望态势,坑了队友。后来,李秀成觉得过意不去,于是投入战斗,可稍微遇到挫折便退出战场。李秀成部撤退,太平军阵脚大乱,失去控制;陈玉成亲自上前线指挥战斗,身旁亲兵被鲍超部“洋枪队”射杀殆尽,也只好撤退。
总而言之,三河大战之后,湘军并非像曾国藩、胡林翼所说的那样已经没了战斗力,元气大伤,难以振作。湘军实力尚存,麾下悍将众多,而太平军却来回奔波作战,已是强弩之末。大战时,陈玉成、李秀成又配合不得力,太平军内部没能团结一致,所以输掉二郎河、太湖之战。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