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人被誉为儒宗, 琢磨透了一句谶语, 受益的却是刘备

2020-11-21新闻8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谶语,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预言,在中古时期已经非常流行。汉末时期也曾流行过两句著名的谶语,一个便是“代汉者,当涂高也”,不过这个谶语的含义非常模糊,出现了诸多解读,袁绍、曹操都认为指的是自己,但最终却都不是。

除了“代汉者,当涂高也”之外,还有一句谶语的含义就要明确的多。这个谶语为“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相信不用翻译大家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此谶语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但汉末期间却因为一位被誉为“儒宗”的大儒悄悄对时任太常的刘焉提过,便掀起了汉末西南地区长达数十年的纷争。

这位大儒,名叫董扶。

董扶,字茂安,益州广安郡人氏,自幼饱读诗书,又拜益州大儒杨厚为师,对于图谶之学深有研究。十余岁时,董扶又独自来到京城洛阳,进入太学学习。不过学成之后,董扶并没有在进城谋个官职,而是回到家乡广安授徒教学,在益州一带名声大噪。

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左冯翊、名士赵谦向朝廷举荐董扶,朝廷后来有先后十三次征召董扶为官,但均遭到董扶的婉言谢绝。直到灵帝中平年间大将军何进再度征召,董扶这才离开广安来到京城,被委任为侍中一职。由于董扶学识渊博,很快便受到京城士大夫的尊崇,被誉为儒宗。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董扶与时任太常的皇室宗亲刘焉相识且关系密切。董扶目睹当时混乱的局势,终于仍不住告诉了刘焉这句当时已经流传的一句谶语:“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显然这句谶语打动了刘焉,不久后他便向朝廷请缨,要求去益州担任州牧。最终刘焉也得偿所愿,而董扶在此之前也做好了准备,转任蜀郡蜀国都尉,与刘焉一起回到了益州。

当时的益州局势复杂,既有以宗教形式爆发的农民起义,又有称雄一方、不听从朝廷管束的地方豪强。董扶利用自己在益州巨大的影响力,协助刘焉稳定了当地局势,并为其推荐了大量官吏。

或许是由于年龄的关系,董扶后来辞去了蜀郡蜀国都尉一职,回到家乡,以八十二岁高龄去世。不过董扶自己也没想到,当年他琢磨了一辈子的“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没有落到刘焉子孙的手上,反而成全了从遥远的幽州而来的刘备。经过数年奋斗,刘备终于建立了蜀汉帝国,成了益州的天子,其子刘禅又在此称帝四十三年之久。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