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咖聚云端 畅聊郑州都市圈:产业新城 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2020-11-20新闻9

10月底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下行稳致远的强劲引擎,“双循环”体系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在郑州都市圈,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携手构筑“一体系五工程”,事实上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的“郑汴一体化”。2020年9月3日,随着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郑州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大郑州“团战”时代来临,势不可当。未来,5座城市交通共网、产业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

那么郑州都市圈现阶段有哪些特点、优势?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抓手是什么?现阶段是否有可参考的一体化发展案例?11月12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方塘智库举办的“你好,都市圈”云沙龙上,来自北京、河南的都市圈领域专家们,深度对话“云”端,共论“郑州都市圈的新未来”。

【圈】户籍制度改革为郑州都市圈提供新动能

“后城市化阶段,都市圈是连接城市、走向城市群和谐发展的重要过程”,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耀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这个过程中,建设好核心城市,也要激发城市间相互作用,以形成和谐合理的城镇体系;城市、乡村、生态融合发展,城市是信息、交通的重要节点,经济发展的中心,乡村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腹地,生态是城乡共有底色;产城融合是都市圈的重要特征,城市里要“见人”“见产”,没有产业留不住人。

张耀军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将成为未来国内经济新的增长极。正加快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则会是郑州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新动能一定是产生于人的创新,而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动能的支撑,所以,由人口和人力资源结构考虑产业,以未来产业的发展目标再考虑到所需的人口和人才,经过双向的互动考量,才能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

近年,郑州确实常因“人”登上热搜:至2018年底郑州常住人口破千万,2019年郑州市净流入人口46万,2020年春节名列全国十大迁出城市之一。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带来的一组硬核数据,更有利地印证了郑州都市圈的人口活力、蓬勃之势:郑州都市圈空间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2019年的GDP总量1.8万亿,常住人口1920万,即以占全省不到9.6%的国土面积,承载了19.92%的人口,创造了33.16%的经济总量,“圈”内的37个工业园区创造了占全省1/3以上的规上工业收入。

他认为,郑州都市圈正处在“低水平均衡”与“极核式集聚”交汇的阶段,并呈现出5大特点。

首先,人口的流动,向中心城区集聚和向周边扩散并存。其次,产业结构由“同而不和”向“和而不同”转变,分工更和谐,同构化现象在减少、同构化程度在降低。再次,都市圈各城市逐步呈现联动发展的格局。然后,中心城市郑州逐步由“全面虹吸”走向“吸高疏低”,过去的郑州由于发展水平相对低,对周边的生产要素全面虹吸,现在则是着重吸引中高端要素、向周边疏散低端要素。如郑州高新区的许多产业已经北跨黄河,迁入焦作武陟、新乡平原示范区,既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就业增加,也促进了人口流动。最后,城市发展导向,将逐步由“生产经营空间”向“生态宜居空间”转变,越来越体现“以人为本”特质。

云沙龙上,王建国在做“郑州都市圈现阶段五大特点”的分享

【核】腹地空间为龙头郑州强核赋能

郑州——“龙头”,开封——“历史文化”,新乡——“创新”,焦作——“文旅”,许昌——“智造”。为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河南省审议通过《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文件,为每一座城市规划了鲜明的城市发展定位。

但是现阶段,“龙头”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有限,处于高集聚低辐射的交叉阶段;汴新焦许4座次核心城市,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要素加速集聚的阶段。那么“强核赋能”,就成为郑州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怎么做?王建国提供了三点思路:一是尽快撤县划区,扩大郑州市域面积;二是加快谋划推进郑汴同城化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周边大规模空间的开发。

让城市周边广阔的“腹地”空间“隆”起来,张耀军也提出了相近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只有城市,而没有城市之间的节点,没有形成城市与周边的有机联系,都市圈就不可能实现大跨步发展。

事实上,在郑州主城周边,主核心城市与次核心城市一体化的节点上,目前已经崛起了一批产城融合的区域,提供了很好的“腹地”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案例。比如处于郑焦一体化前沿的武陟。

武陟产业新城实景

2016年武陟县人民政府携手华夏幸福,双方共建、共运营武陟产业新城。仅4年时间,武陟产业新城就成长为“郑焦一体化首位节点城市的主平台”,导入和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大健康、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集群,招商签约额超过210亿元,构建起双创孵化载体;新建龙泽湖、凤仪湖两大公园,贯通城市核心区生态廊道,大幅提升武陟高铁站城市窗口形象;累计修建、铺装道路51公里,城市绿化52万平方米;2020年11月,又签约希尔顿欢朋酒店,城市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

除了武陟产业新城,郑州周边的新密、新郑,郑许一体化的节点长葛,郑新一体化的节点获嘉等地方,都启动建设了以“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新城。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位于双城一体化的最前沿,畅通双城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接郑州乃至沿海城市产业外溢与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共织绿色生态网的重要支撑;同时,他们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的运营方——“都市圈战略”的践行者华夏幸福。

王建国认为,通过开发建设产业新城等形式,既能实现郑州都市圈主核心城市在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市场容量的扩容,也能强化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华夏幸福在高端产业引入培育、高品质城市建设、高质量生态规划打造、高品位文化营造培育等方面的优势,赋能中心城市。

龙头郑州扩容升级的同时,开封、许昌、新乡、焦作4座次核心城市,则要着力突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与郑州错位发展,并与郑州实现链式或互补发展,减少同构化现象。比如开封主要着眼于文化旅游和娱乐休闲、许昌主要立足于装备制造和生态旅游、新乡聚焦于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焦作致力于全域旅游和现代轻工,做大做强各自特色和优势,实现某方面或某些领域的突破和提升,并形成较强的辐射势能。

阿里云双创中心河南武陟基地外景

张耀军把对城市周边空间的开发,比喻成“自下而上的力量”,他说:“如果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是自上而下的力量;那么城市周边建设就是自下而上的力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力量对接,郑州都市圈就有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机遇。”

【流】产业新城助力一体化加速

除了优势和机遇,郑州都市圈还有先天的“基因”。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表示,“郑州的城市基因里就有现代都市圈的特质,如流动和平等”。

王建国给出的郑州都市圈发展建议中,除了“强核赋能”,还有“构网畅流”“筑基绣底”两个关键词。构网畅流,意指构织郑州、开封、许昌、新乡和焦作五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通道网、生态廊道网、城乡体系网、产业链条网等,并依托这些网络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产业流等“城市流”破壁互融、竞相涌动。

“如果说城市联系网是支撑都市圈形成和运行的‘骨架’,那么城市流就是构成都市圈健康发展的‘血肉’”,王建国总结道。

此次云沙龙的主持人,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分享了他往来郑州与周边节点县域,尽享交通便利的感受。“我去武陟调研的时候,开车从郑州大学出发,到武陟嘉应观高速口下,全程高速,路上一共用了24分钟。后来,去新郑产业新城、新密产业新城,都是一路高速。”他认为现有的交通体系,是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巨大优势。

龙泽湖实景

位于郑州周边的产业新城,地处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尽享现有“城市流”的便利,同时棋行先招,谋划交通、产业、生态的一体化对接,加速导入人流、物流、技术流、产业流,这也成为嘉宾们津津乐道的案例。

武陟产业新城是郑州都市圈的首座产业新城,自签约起就以促进郑焦一体化为历史使命。

交通同网为一体化先行。在2015年郑焦城际开通、2016年郑云高速开通的基础上,2017年9月1日起,对往返郑武之间的豫A牌照小汽车实施补贴免费,降低双城交通成本。

产业同链是一体化基础。武陟产业新城聚焦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大健康、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集群,主动对接郑州、服务郑州、融入郑州,不断进行补链、延链招商,形成研发中心在郑州、生产基地在产业新城,产品前端消费在郑州、后端生产在产业新城这样的产业同链发展格局,郑焦产业走廊在武陟产业新城初步形成。

人才流通是一体化关键。武陟产业新城引入的110余家企业中,超过6成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市。尤其是郑州高新区企业溢出效应明显,新基业汽车电子、黄河机械厂、华探检测、兰旗航空、大智机器人、福鹏汽车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迁至武陟投资发展,带动郑州高技术人才的流入和武陟当地就业人口的增加。另外,入驻到阿里云双创中心河南武陟基地创业的年轻人,绝大部分是在郑州及外地工作返乡回到武陟创业的,人才的流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生态同网是一体化未来。武陟产业新城在积极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整合,从一开始就写在规划中。龙泽湖是河南省首个以中水为景观用水水源的城市公园。它创新利用城市中水回用,注入城市水系,达到修复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底板的效果,得到国家水生态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新郑产业新城入园企业生产实景

其他产业新城在助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上,同样可圈可点。新郑产业新城,与航空港区隔路相望、错位发展,“芯”“屏”双轮驱动,聚焦千亿级的临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前签约企业近30家,签约落地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其中国高新企业数量占比超过50%。推动政府主导开工建设的新郑市专业污水处理厂,打造新郑独特的产业承载优势。郑州(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现已投入使用,锐杰微国产SiP芯片研发与高端封测产业化项目、威斯荻克柔性线路板及高清摄像头生产基地项目、圳道高清摄像头研发生产中心项目等一批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开工或投产。

长葛产业新城在生态对接方面,自2017年9月开工以来,聚力重塑城市生态底板,均衡布局各类公园绿地,丰富城市绿网体系,现已建成乐活公园、中央公园等四大公园,成为长葛乃至航空港区、许昌市民新的休闲、运动打卡地。

市民在长葛产业新城中央公园游玩

叶一剑点评道:“在都市圈的思维之下,不要再用县城的概念去理解县域。”一座座产业新城,已经成为郑州都市圈第一圈层上的产业明星、生态明珠,打破了人们对县城的固有认知。沉甸甸的发展成果,给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正如王建国所说:“产业新城助推了都市圈发展,提升了都市圈发展的品质,加快了都市圈发展的速度,我觉得这应该是未来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编辑:河南日报专刊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