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精细帮扶,文博会上海和云南又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2020-11-20新闻9

右一为李如秀

东方网记者王旭、汪伟秋11月20日报道:“这个是鸡冠花纹,中间是我们的铜钱纹”,今年58岁的彝绣传承人李如秀在长三角文博会的云南展区绣起了包头(一种彝族传统头饰)。40多年前开始专门从事彝绣工作的她,从没想到,走出去的传统文化真切地改变了她和万千云南人的生活。

云南展区再次亮相,“上海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

11月19日开展不久,云南展区就成为人气最高的展区之一。千年彝绣民族特色服饰、造型精美的云南珠宝、古朴的木雕木器、色泽醉人的华宁古陶以及300余年历史的斑锡美术工艺品和5G+VR智慧文旅科技产品,再加上原汁原味的特色民族表演和丰富主题活动,引得众多参观者驻足拍照。云南参展的第二年,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特色工艺品仍是文博会的。

彝绣展区

“我们以前来过上海”, 州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金永淑对上海的印象很好,“上海是世界之窗,我们希望把自己传统的东西带到这个平台上来”。来之前金永淑还有些忐忑,“上海这边有苏绣嘛,我们只是想把自己东西带来,看看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出乎意料的是,开展以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短短几个小时带来的10个系列的产品中竟已经有2个下了订单。金永淑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开心的对记者说“我们怀着期待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希望”。

花纹繁复、配色大胆的彝绣确实很吸睛,它们是生长在彝族人生活中的“活”文化。对于彝族人来说,彝绣甚至不需要“学习”,“我们那里穿的衣服都是自己绣的,很自然的就会了”。金永淑的语气很轻松,她强调,“彝绣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特,它的花纹和配色,你在网上搜不到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符号”。

在家门口绣衣服的彝族妇女,受访者供图

彝绣的独特性还在于它的“千人千面”,用李如秀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绣的)一百条裤子就有一百个样子”,彝绣就是“绣自己想绣的东西”。 金永淑也告诉记者,每个人绣出来的都不一样,“具有不可复制性,下次来你看到的就不是这样的了”。“看到这个我感觉太熟悉了”,家住虹口的周女士在彝绣的站台前停下了脚步,她拿出手机凑近拍了几张照片,接着细细的看了几眼,告诉记者“跟以前不太一样,精致了很多”。周女士年轻的时候在云南度过了九年知青生涯,极具标识的彝绣一下子勾起了她的回忆。

周女士的感觉很敏锐,展台的彝绣仍然能够给人带来明确的“云南印象”,但它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是因为彝族的手工艺人“审美改变了”,李如秀告诉记者,在彝绣走出云南的许多年里,传统手工艺人接触到了许多“懂彝绣”的人,“外面的审美带到了彝绣里”。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家普遍开始“觉得这些老的东西是美的,我们要把这个东西传承下去”。李如秀开心的讲起了自己家里发生的变化,“我女儿14年本科毕业后,在外面打了几年工,现在越来越觉得传统文化值得继承发扬,也回来做这个了”。

传承千年的彝绣有什么奇遇?事情还要从上海对口帮扶云南说起。近年以来,云南政府越来越重视彝绣文化的发展,但传统的文化符号怎么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呢?这是一个难题,了解了当地的困难后,上海找来了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于是,高校的设计者和业界的专家来了,线上线下工作坊开起来了,时尚文旅行业的新风吹进了楚雄。

沪滇合作展台上的娃娃

展区入口的滇沪两地共同搭建的展区陈列了双方在文化交流、文产合作、文化脱贫等方面的6个优秀成果。上海工艺美院的胡同学指着展台上一个娃娃身上的衣服告诉记者,“彝绣的花纹特别丰富多样”,工艺美院的老师从中“提取了一些具有兼具代表性和美感的纹路,并加入了现代工艺元素和设计风格”,形成了现在的样子。上海视觉的张老师也说,“其实云南的资源很丰富,就是怎么用现代化的把它表现出来”,她为记者讲解了展台播放的视频和照片,模特用传统服饰搭配了西装,高级感更足了,“当地人不会用这种现代化的方式呈现,我们主要带去的还是这种(变化)”。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上海和云南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已经20多年,沪滇扶贫工作也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在上海的帮助下,云南的文化、旅游、消费等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李如秀说,家里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家里连摩托车都没有的,现在有车了,还住着洋房”。特别是妇女,“现在绣花就能致富了”,她强调,“在家门口绣花就能赚很多钱”。 金永淑也告诉记者,“上海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们的粉丝和销量百分之三十以上都是上海的”。随着销路的畅通,金永淑公社合作的绣娘从十几人扩展到了楚雄州九县一市的3千余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签约10个合作项目,好地方要好伙伴来帮

特色工艺品聚集的云南展区还有另一位高人气选手——华宁陶。“很多人知道景德镇,但他们不知道,云南也有这么好的陶器”, 华宁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大为告诉记者,华宁陶的设计灵感都来自于自然和生活。他特别拿出一款有裂纹状纹路的蓝绿釉陶器,“像这款,颜色是从哪里来的,我给你看”,汪大为翻出了在家里拍摄的水池照片,深邃的蓝绿色池水映着岸边的石壁,还原度很高。

“我们觉得这个文博会是最高级别的展,希望每次都能来参加,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华宁陶”,华宁县副县长何文珠告诉记者,在两地政府的合作中,华宁陶已经多次在上海亮相。汪大为告诉记者,在上海的经历对他“帮助很大”,“有订单当然好,但最主要的还是帮我们开拓视野”。这促使汪大为思考如何才能够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最终这个思考诞生了颇受欢迎脂玉系列陶器:白如羊脂玉”的色泽,经过千年历史考验的造型以及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汪大为找到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脂玉系列

今天再次带着好产品来到上海的他,有一个新的困惑:互联网时代如何用当代多样化的思维去运营?外面的同行是怎么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与投资运营资源对接,更好地把云南推向世界,这也是云南想要和上海再沟通的。

11月19日下午,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旅厅主办,东方网承办的“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长三角地区(上海)招商推介会暨律动光影——云南影视项目发布活动”举行,为上海和云南的政府以及企业家提供了交流洽谈的平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石林石林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副处长许可还与国内著名的风险投资人、文旅行业的精英共同探讨了“如何助力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问题。

据介绍,云南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大滇西区域旅游资源之丰富、类型之齐全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但受交通等原因的限制,旅游资源的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的优势,长期处于相对封闭和贫困的现状。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正是云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度贫困地区和沿线州(市)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找对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长三角地区的文旅企业与云南省各州市文旅局进行了10项合作的签约,内容包括彝绣的标准化品牌化、围棋小镇建设等多个方面。这意味着云南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优质文旅投资运营资源的对接,接下来文化旅游产业优质企业将共同参与开发建设大滇西。细致精准的对口帮扶工作对推动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独一无二旅游胜地,建立起脱贫长效机制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场带来的展品

另一方面,“云品入沪”的活动仍然在进行,这一次丰富的云南特色的产品和旅游线路推介将深入到商圈和社区层面。据透露,今年11月至明年2期间,云南省昆明、普洱、玉溪三市将联合东方网组织非遗文创产品进商圈和大滇西旅游环线推介进社区的活动。以昆明晋宁为主题的首场进商圈活动将于11月22日至11月29日在环球港B1层举办,鲜花、咖啡、茶叶等云南特色产品和银饰、陶土、扎染、木雕等非遗文创产品都将亮相。现场还将邀请云南手艺人进行歌舞、花艺、陶艺制作等非遗展演,情景化的展示云南特色文化产品的魅力。

鲜花如海,芳香如瀑,手艺人远道而来载歌载舞,当一个丰富立体云南呈现在身边,你会心动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