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哈苏 907X 50C 登月 50 周年纪念版:一段浪漫的合作史和一台有趣的相机

2020-11-20新闻20

去年哈苏发布了 907X 50C 登月 50 周年纪念版中画幅相机,而我虽然是时隔一年多才体验到这台它,但是也丝毫不影响它带给我的乐趣,作为初次体验中画幅系统的人,当中有很多新奇的体验,也包括挖掘到哈苏传奇历史的惊喜。

哈苏与阿波罗计划

既然被命名为登月纪念版,那肯定就要聊聊哈苏和 NASA 的渊源。

两者的缘起是美国航天史上的传奇人物沃尔特·斯基拉 Walter·Schirra,他是美国历史上首批 7 位宇航员之一,后来又成为唯一一位参加过“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的人,并且他本人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

1962 年,沃尔特在乘坐 Sigma 7 载人飞船执行水星计划的第 5 次载人任务时随身携带了一台经过改造的哈苏 500C 相机。这本来是给沃尔特自己在使用的相机,但因为喜欢它的设计和品质,就请 NASA 的工程师们帮忙改造,以符合飞行要求。

不过实际上,沃尔特在执行水星 7 号任务(仅在轨飞行 6 圈)时,并没有拍到太多东西,也没有留下太特别的照片,毕竟任务时间紧张,并且缺少太空中摄影经验。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水星计划结束,双子星计划启动,太空摄影也成为了一项宇航员的保留“任务”。1965 年,双子星 4 号任务进行了太空行走,这次任务之后 NASA 公布了多张埃迪·怀特 ED White 的太空行走照片。而这些照片引起了当时哈苏技术专家克里斯·库兹的注意,因为他发现这些照片是用哈苏拍的。之后,哈苏就逐渐开始了和 NASA 的正式合作,并参与了整个阿波罗项目,记录下诸多传奇瞬间。

哈苏官网的 907X 50C 产品页上,介绍了在阿波罗 11 号任务中,阿姆斯特朗用一台哈苏记录下了“人类的一小步”的重要时刻,但实际在此之前的阿波罗 8 号任务中就诞生过一张名扬后世的照片“Earthrise”,拍摄者是任务成员比尔·安德斯 Bill Anders。在我看来,这张照片更应该成为哈苏在航天史上留下的传奇足迹的代表作,因为它是第一次人类从其它星球的视角眺望地球,是对“Overview Effect(人类从地外角度俯瞰地球产生的一种心理效应)”的绝佳诠释。

为什么是中画幅

哈苏和 NASA 的缘分除了宇航员的搭桥,也是因为 NASA 看中了中画幅相机比 135 相机更出色的成像质量以及哈苏的模块化机身结构,一方面便于进行改造以符合不同的飞行任务,一方面可以预先准备好装好底片的“后背”,节省拍摄准备时间。这两点也可以是我们了解哈苏中画幅相机的两个基本要素。

中画幅相机系统的源头是 1901 年柯达公司的布朗尼 2 号相机,当时柯达公司的胶卷均是以数字编号,这台相机使用的就是编号为 120,画面尺寸为 57x85mm 的胶卷,这也是中画幅的初始形态。

不过有别于我们今天熟知的 135 系统相机,中画幅系统的画面尺寸出现了很多的变种,除了基本的 645(6×4.5cm),还有 6×6,6×7,6×12等胶片尺寸,而数码时代的中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也经历过一些变化,早期 CCD 时代比较大,到了 CMOS 时期出现了更小的尺寸,比如哈苏 907X 50C 采用的是 4433 (43.2×32,9)规格。但不管怎么说,中画幅相机始终比 135 相机更大的“底片”面积就是其成像上的先天优势。

从 907X 50C 看哈苏的模块化中画幅系统

哈苏在中画幅领域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深耕,早期哈苏受委托给瑞典军方提供航空相机,战后开始设计和生产民用相机,随后又深度参与了登月计划,不管是经验和资历上哈苏的积累都是非常深厚。

并且正如前面提到的,哈苏在模块化方面做得很好,这一点从 907X 50C 登月纪念版上也可以看出来。907X 50C 登月纪念版在造型上致敬了经典的 SWC 相机,这种人体工程似乎不那么友好的造型也是那时哈苏的经典样式。

那时的中画幅相机主要分为镜头、机身和后背三个部分,其它可以选配的组件还有取景器、手柄等,取景器和手柄的配备可以将原本腰平拍摄模式转换为肩平拍摄。

总体而言,相比于 135 系统,中画幅系统一直都是一套成本相对较高,使用相对不那么便携的摄影系统,而哈苏的模块化设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回到 907X 50C 登月纪念版来看,这只 CFV II 50C 的数码后背可以搭配 1957 年及之后生产的大部分 V 系统相机,而通过 907X 的这只机身又可以随心使用 XCD 系列镜头,或者搭配转接环使用 HC/HCD、V、XPAN 系列镜头,有非常丰富的通用型和拓展性。

反映在使用中就是出色的拍摄和有趣的摄影体验并存,这也是我在把玩 907X 50C 登月纪念版最直观的感受。

一些可能比较主观的体验感受

尽管 907X 机身是哈苏史上最轻薄的机身,但数码时代的中画幅相机重量主要都落在了数码后背上,所以这台组合起来的 907X 50C 登月纪念版,不管是搭配 F1.9/80mm 镜头还是 F3./30mm,重量都挺感人的,很锻炼身体。

但也必须要说,这并未抵消它带来的复古、有趣以及颇具仪式感的摄影体验。

特别对于第一次体验中画幅相机,把相机端在腹部的腰平拍摄模式真的会改变拍摄过程中的思考模式。形而上一点来说,拍照的过程是拍摄者通过相机构建一种和被摄对象关系的过程,那么相机的使用方式必然会对这种关系产生影响。

当然了,907X 50C 的设计理念是复古不是古董,50C 的数码后背带一块 3 英寸的可翻转触控屏。在实际使用时和数码单反相机差别并不大,特别是 50C 上使用的菜单系统其实非常简洁,也没有太多花哨的功能,是一种更纯粹的拍摄体验。

在后期方面,哈苏的 Photocus 体验很不错,具备很全面的参数调整以及图片管理的功能,可以通过 Wi-Fi 直传,目前支持 PC、Mac 以及 iPad。

来看一些样片吧

因为没有较完整的体验过中画幅相机系统,恕我就不深入的解读 907X 50C 的影像表现了,但照片的通透感和浓郁的色彩是印象非常深刻的,这也和过去用过的相机相比感受比较明显的地方。

因为基础和成本限制,中画幅相机到今天仍然是一套较为昂贵的影像设备,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影像设备的选择。但我仍然会建议对摄影有兴趣的人,有机会也一定体验下哈苏的中画幅相机,除了中画幅相机的优秀素质,哈苏也有非常出色的产品易用性,学习成本并不高。我相信更广泛的接触不同的拍摄工具,对于摄影审美的培养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探月#NASA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