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这是中唐时期丞相元稹颁布的二十四节气诗,代表着官方的节气历,弥补日历月历的不足,以典雅的诗句以及历代积累的气象气候物候知识,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中唐之后,广泛流传,居家旅游之必备,引导人们掌握节气知识。从上世纪新疆出土的两本手抄本来看,元稹的二十四节气诗流传之广,受人喜欢,是超过了现代人的想象的。让我们来看一下写的什么?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不要埋怨现在看不到彩虹了,如今可是到了小雪节气。
彩虹有这么重要吗?倒让我想起前些时候,在武汉出现的一道巨大的黄昏彩虹,时值深秋早冬,云雨之后,三百里彩虹点亮城市黄昏,有人算了,这道彩虹从武汉到咸宁,灿烂壮观呀!
难道这是今年最后的彩虹?可有什么依据?我们可都是现代人,崇尚科学知识呀!你看这元稹以丞相之笔,胡说八道,难道官当得大,成名了,就可以信口胡言吗?这是要带偏唐朝民众的。
实际还真不是元稹胡说。他有理论依据。因为七十二候至少诞生在先秦之前,又三国时期魏国载于日历,而历代修历的多有传承和验证,所以元稹不是写虹藏的第一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人。
比如自古流传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雪节气有三种物候,第一就是”虹藏不见”。当然唐朝之前的人对于彩虹的出现,有种玄妙的解释,说阴阳相交为虹,此时太阳高高并远走,地气下沉,所以就看不到彩虹。但那是唐朝之前。
唐朝是一个科学相对比前朝更加进步的时期,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观测,其中有个孙彦先,是这样说的,”虹乃雨中日影,日照雨,即有之。”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农历十月,小雪节气之前,是立冬,立冬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光照充足,温暖如春,相对湿润,是冬天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段,而昼夜温差大,下雨之后,往往开阔地方会形成彩虹。但是这样美丽的景观如同晚秋枫叶一样,是阶段性看到,因为随着北方的冷空气在小雪节气来临,这种稳定会打破,伴随着是寒潮和风雪,形成彩虹的几率也就不多了。
所以元稹说,莫道虹无影,如今小雪时,在当时是大概率正确的。因为最美好靓丽的晚秋和初冬,那斑斓黄叶,山雨之后的彩虹期过了,该收心回家窝冬了。
唐朝诗人徐敞,更以《虹藏不见》做诗,来写小雪节气
“迎冬小雪见,应节晚虹藏。
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虹藏不见》节录
不能不说唐朝是个旅游大国,很多人愿意在路上,也就对美景分外留心。才说那里的彩虹真美,等赶过去时,错过了彩虹期,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天气冷了点,彩虹也没了。这卡打得失落。
如今的人未必会有唐朝人会玩,人家是连彩虹都不放过,好比现在对着天追星。到一座山,看晴看雨,还等的就是彩虹或者颜色淡一点的白虹。而晚秋有重阳,初冬有小春,都是登高游览的好日子,你说为彩虹而来,却失望而归,多沮丧,好比现在的网红什么都准备好要到粉黛子花里打卡,飞奔过去,花谢了。
所以元稹这首小雪诗的梗,唐朝人都懂,他也是劝,冬天来了,都小雪了,旅游的回家吧,大家歇会。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这句诗老套,就是说天公不作美,太阳远了,地面高冷,真正的冬天来了,你们喜欢那种春秋混乱中带着蓬勃气的时段过了,也好,都安静点。
小雪节气明显的就是大风,降温,从北方来得有风有雪,纵然是有雪,那风是真正北风开始了。秋风扫落叶哪里有北风厉害?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窝冬也有美呀,孟冬的圆月那是诗经时代就皎洁的,呆在庭院里看看月光,听着风吹过树枝也很好。
这句诗非常美。像冬天一幅简美画卷。当然你是暖和呆在家里,庭院里。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这句话很有意思,在家里弹点琴,喝点暖冬的小酒,有什么忧愁的,难道是看不到彩虹?又或者美女如虹,瞬间不见?
小雪节气实际是体感冬天的开始,无论你多么爱好旅游,这个时节,要考虑周全。你这个阶段是看不到彩虹滴,而且这个时段开始冷如贼,也不适合户外恋爱。
但可以蓄精养锐呀!冬天来了,你看着明月和树枝,听着风,开始体会相思和未达的梦想,其实很好,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彩虹和美人自然也不会太远。
但是你得老实呆段时间,别把自己折腾没了。
这就是唐朝小雪节气和彩虹的关系,也就是天气和旅游的关系。
知道这些,你会觉得元稹的诗真是亲民和贴心。无怪许多人抄也要抄一本,看看节气再决定行程!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