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宿迁陈大庄村:从“0”到“600000”的小康路

2020-11-20新闻18

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陈大庄村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软弱涣散和经济落后村,经过几年的奋斗,如今一跃成为了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脱贫示范村。该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陈大庄村党员干部四年的艰辛付出。

陈大庄村位于界集镇北部,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96户、总人口3255人,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46户、825人。2016年被认定为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营性经济基本为0,2018年又被认定为省定重点经济薄弱村。

面对着困境,陈大庄村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积极实施“八大举措”,于2018年末实现脱贫出列,带动42户,142人脱贫致富,并于2019年成功迈入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强村。

谈起陈大庄村的脱贫摘帽经历,可以归结为“三个精”。

精准摸底,摸清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贫困现状,并为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为后续脱贫工作开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找到了“病症”,就开始对症下药,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后方单位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贫困户“十三五”期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明确帮扶责任人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脱贫方案,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精准确定扶贫攻坚的“路线图”,按照规划每年稳步推动。精准项目,与此同时,扶贫工作队也在积极寻找帮助陈大庄村争取扶贫资金。2018年,在省市县各级领导对陈大庄村的帮扶下,该村积极申报扶贫项目,争取扶贫帮扶资金共计180万,3个扶贫项目,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4.4万元。2018年陈大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28万元,成功突破18万元,达到“新八有”标准,摘掉贫困帽,并荣获市县两级脱贫致富示范村。

“送钱不如领路子,给物不如扶产业。”这是陈大庄支部书记陈宇常说的话。为了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陈大庄村开始寻找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2019年陈大庄村在脱贫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创建特色产品、抓住国土项目农开工程的机遇全力推进公共空间治理。现在,走在陈大庄村随处可见的是产业兴旺、乡村富足,集体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抓产业结构调整,蚕桑引跑致富路。近年来,界集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蚕桑种植也让部分人尝到了致富的甜头。但是因为前期投入较大,很多低收入户望而却步。为鼓励更多人创业,陈大庄村探索先由村集体垫资为低收入农户购买桑苗,同时帮助低收入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农户获得收益后再收回垫资。在村干部吴旭带头下,如今已有10户低收入农户发展蚕桑养殖,面积200亩,高峰用工达到100人。

“以前光种地挣不到几个钱,现在村支部带领全村发展产业,不但每年都给我们支付流转费,年底有分红,我们去管桑园、采桑叶还能再挣一笔钱,咋算都比以前挣得多哩!”作为蚕桑产业最直接的受益者,村民陈安华一提起村里的变化脸上全是掩不住的喜悦。

抓公共空间治理,盘活资产富口袋。开展公共空间治理,是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强村集体自治功能的有效途径;是还公共资源“公”姓,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基层基础的有力举措;是唤醒村民主体意识,打造美丽乡村、提升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然而,这样一项能够有效拉动村级集体增收的工作,在开展之初却遇到了一些“阻力”。不少村里闲置地块被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公地私用”,变成了自家的小菜地、小花园。不规范、超长期限的土地合同也给收回土地的工作增加了困难。村干部上门做了好些工作,仍旧不能收回原本姓“公”的土地。但是“硬核”书记陈宇却是迎难而上,他大喇叭广播讲政策,群众家门口搬个板凳拉家常,小组会上大家一起“评评理”。几番下来,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越发有了起色,被侵占多年的土地陆续收了回来。经过治理,陈大庄村公共空间治理出的公共土地共成交34笔,成交总额达56.3万,村集体增收10.8万元。同时利用公共空间治理得到的村集体收入,对村庄周边环境、道路、水体进行改善打造,提高人居环境,提高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

抓就业创业,授之以渔富脑袋。陈大庄村紧邻工业园区,通过“四全工程”培训,一些低收入农户掌握了就业技能,就近在家门口的园区工作,既能养家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同时,村两委鼓励低收入农户创办小作坊、小农场、小物流等小型创业项目,协调农商银行办理小额贷款,2019年陈大庄村共计发放小额贷款30笔,发放金额达62万元。大豆合作社,就是他们村的“一村一品”特色创业项目。合作社将农户们种植的黑豆、青豆统一收购,通过加工包装在陈大庄杂豆网上销售,销量可观,村集体增收同时,带动低收入户增收。

陈大庄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2019年陈大庄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60万元。目前陈大庄村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人均收入均达到6000元以上,同时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一户不漏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强村!(石清 朱杰)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