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特殊儿童守护心理防线!第三届海峡两岸医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杭举行

2020-11-20新闻13

2020步入尾声,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疫情对国民精神和心理层面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显现。尤其是对身心防线都更为脆弱的特殊儿童来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疫情期连续性的康复干预如果中断后,后续的干预可能会受影响,延伸出的系列心理问题也接踵而生。

为更好地帮助孩子和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疏导,援助其康复训练,护佑心理健康。今天,以“医校家融合暨疫情期心理支持论坛”为主题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医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杭举行。

来自各医院、康复机构、学校等的医务工作者、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心理老师、患儿家长等200余人共聚一堂,共同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怀努力织起一张强大的保护网,守护特殊儿童心理防线。

多学科话题探讨 共话儿童心理健康

此次会议以创新交流的形式,整合多方资源,为儿科工作人员搭建了相互协同促进的良好学术平台,打造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峰会.

特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许家成;台湾自闭症基金会执行长刘增荣;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陈玉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Janice Chan;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韩似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竺智伟;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张萍等国内外儿科大咖做学术演讲,内容涉及国际学术前沿、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趋势、特需儿童现状、规范化诊疗、科学干预、家庭教育等多个重要方面,为儿科同仁、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杭州市家庭心理健康援助基地”授牌落地

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韩似萍老师在会上进行《浙江省家庭教育条例解读》,并提到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一个公共事业,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条例》的施行无疑让家长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深刻影响,并引导家庭教育中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支持条例的颁布和推行,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与杭州复旦儿童医院联合成立“杭州市家庭心理健康援助基地”,借此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服务,派遣院内专业医疗人员,康复训练老师,心理咨询师担任社区联络员展开家庭随访,心理疏导,线上教学等援助帮扶工作。

“繁星计划”点亮孤独星空,精准帮扶走近星宝家庭

为了延续公益的脚步,坚持“精准帮扶"的理念,在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议上浙江省残疾人基金会、中国狮子联会浙江代表处、赛鸥公益三方共同启动“自闭症繁星计划”,现场援助十余名自闭症家庭代表。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作为市残联孤独症儿童康复定点医院,依托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资源,携手赛鸥公益组建一支由发育行为专家、社会爱心人士、在校志愿者的“星宝”服务队,走进社区,走进特殊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纾解心理压力,提供专业帮助,进一步促进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的发展,帮助特殊孩子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服务体系,公益援助体系。未来在中国社工协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支持下继续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起儿童社工与特殊儿童的“一对一”互动反馈长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精准化的服务 ,传递社会正能量,共同推动自闭症诊疗康复事业的整体发展。

立足本职,践行“医教一体,普特融合”服务使命

作为此次学术大会的支持单位,杭州复旦儿童医院本着一切为了儿童健康的服务宗旨,在儿童发育行为医学领域,一直与国内专家保持密切的技术交流,特聘杜亚松教授、刘增荣执行长为我院专家督导,将前沿的理念、技术进行落地,持续探索医教一体、普特融合的康复服务模式,长期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少家庭提供以国际循证为基础的心理卫生康复方案,未来杭州复旦儿童医院医教一体康复训练中心逐步完善孤独症谱系、发育迟缓等特殊疾病儿童康复服务链的建设,形成可复制的浙江经验,将医教一体康复训练中心打造成浙江乃至全国特需儿童康复事业的一张金名片。

作为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的执行院长朱晓华表示“因专业,而改变。我们可以通过自身专业的服务,去促进帮助特殊教育需求的儿少及家庭独立、有选择、有尊严和被尊重的生活。我们还将会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心理服务队伍,定期深入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辅助在校老师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为孩子们和其家庭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与帮助。”

#自闭症#家庭教育#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