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吓人!多款薯片里被检出致癌物超标,有你爱吃的那款吗?

2020-11-20新闻11

原标题:吓人!多款薯片里被检出致癌物超标,有你爱吃的那款吗?

零食

是不少年轻人的快乐源泉之一

边吃薯片边喝可乐

再刷刷手机

可以说是现代“肥宅”的基本“操作”了

然而市面上的薯片品类繁多

它们到底健康吗?

近期,

一则“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检出含致癌物”的新闻,

瞬间让网友们炸了锅。

经检测,安全指标方面,15款薯片样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抗氧化剂 均符合国标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值得注意的是,检测中还发现 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其中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微克每千克。而从整体情况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什么是丙烯酰胺?

有什么危害?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丙烯酰胺是“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的。 美拉德反应是指食物颜色逐步变深并散发诱人香味的过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

首先,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被人体吸收,其中经消化道吸收最快。进入人体内的丙烯酰胺约90%被代谢,仅少量以原形经尿液排出。

丙烯酰胺进入体内后,会在体内与DNA上的鸟嘌呤结合形成加合物,导致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目前由于难以统计丙烯酰胺要到哪一个浓度才会致癌,所以难以订立安全标准。

其次, 丙烯酰胺可能有损神经系统、婴儿早期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可能因为大剂量的摄入而造成神经损伤或其他健康损害, 但对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饮食摄入是无法达到这么大的剂量的。

丙烯酰胺虽然是一种致癌物,

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过官方版“致癌物清单”,将致癌物总共分为了4类:

一类致癌物:确定可致癌;

二类致癌物:2A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数据有限,但是对动物会致癌;2B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数据有限,对动物致不致癌不论有无证据都在此列;

三类致癌物:怀疑会致癌;

四类致癌物:很可能不致癌。

丙烯酰胺被分为“2A类致癌物”,指的是“致癌可能性较高”的食物,也就是“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存在明确的致癌作用,但是对人体的作用尚不明确”。

正常情况下人体靠食物摄入的丙烯酰胺其实“很少”,之前有调查数据公布“我国居民单日摄入的丙烯酰胺仅在18微克左右”。此剂量的安全性很高,无需恐慌。

丙烯酰胺到目前为止还很“模糊”,世界各国都没有制定出“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

此次引用的“750微克/千克”只是“基准水平值”,它是一个用于验证缓解措施有效性的绩效指标,与“安全限量”无关。欧盟提出这个基准数值只是为了“督促和指导企业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所以此次的“薯片丙烯酰胺超标事件”仅是对此参考值的一种误读。

如何降低食物中丙烯酰胺的 “ 量 ” ?

1、调整“烹调和饮食习惯”,减少油炸、煎炒等高温烹调方式的使用次数, 推荐使用蒸、煮、炖、以及焯水后的凉拌加工食物的方式。

一般而言,烹调加热的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丙烯酰胺的产生剂量就越多。

2、包括薯片(条)在内的各种油炸零食、膨化食品,偶尔过过嘴瘾可以,“限量”是对身体的一种尊重。 这些零食当中含有较多的糖、食盐和脂肪,经常摄入会增加机体患龋齿、肥胖、高血压等问题的风险。

3、推荐大家以新鲜的食物作为自己的餐后零食,例如牛奶、酸奶、水果以及可以生吃的蔬菜等。

综上所述

丙烯酰胺虽然是一种致癌物

但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当然,这并不是说

可以放肆吃薯片了

薯片中的高脂肪、高热量等

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薯片能吃

但要少吃,最好不吃

供稿:新建区疾控中心

文编:艳华

美编:汉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