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意蕴深厚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有启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文化知识的沉淀。其中,四川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川剧、蜀绣、竹编、漆艺……古蜀文明独具魅力,巴蜀文化丰富多样,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高地与精神沃土。
古人曾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必须要因时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打造更加丰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今起,四川新闻网推出讲述四川传统文化传承故事专栏【川承】,通过系列报道对四川传统文化传承故事进行全方位传播,展现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让冷门的绝活“火”起来。
年过七旬的杨莉尔倩每天仍在坚持工作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0日讯(记者 何佳欣 胡旭阳 摄影报道)你可知成都自古是漆器之邦?作为中国五大漆器之一,成都漆艺拥有三千多年历史,以精美华丽、光泽细润、图彩绚丽而著称。
在四川成都一个居民小区里,藏着一个成都漆艺传习所。19日,一个单薄的身影穿过走廊,走进地下工作间,熟练地拿起桌上的雕刀,指导着儿子在漆器上雕刻成都大运会图案。她是杨莉尔倩,71岁的她,从事漆器装饰工作已有45年。
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身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杨莉尔倩想把成都大运会元素融入进漆艺,将传统的中国技艺推向世界。
雕银丝光、雕漆隐花、雕花填彩和拉线针刻是成都漆器的特色
碰漆不过敏 她天生吃这碗饭
杨莉尔倩全名伊尔根觉罗·尔倩,满族正蓝旗人。1974年,一次偶然机会,杨莉尔倩被纹饰斑斓、色彩亮丽的漆器所吸引。在母亲的鼓励下,杨莉尔倩进入成都漆器厂。“漆器,是经过制胎、修饰底漆、打磨、推光、装饰等工序制成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听着老师的教导,眼前精美的漆器让她迷了神。
“一个罐、一个瓶、一个盒……琉璃的光彩配以精湛的‘三雕一刻’技艺,构成了‘成都漆器’的独一无二。”杨莉尔倩介绍说,在漫长的岁月中,成都漆器伴随贸易往来流传到世界各地。最近几十年,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贵州清镇以及蒙古诺音乌拉、朝鲜平壤王盱墓等处先后出土的汉代精美漆器,都有成都漆艺的身影。
杨莉尔倩的徒弟正在制作漆器
“一见漆器,‘定’终生,也许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杨莉尔倩回忆,在学习制作漆器的过程中,她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会过敏,自己却不会。“漆器所用的生漆是由漆树上割采而来,含有一种名为漆酚的东西,会使人过敏,俗称被漆‘咬’了。”
师从陈春和、余书云、张福清等漆艺工艺大师,杨莉尔倩进步很快,从简单的打磨木胎、揉生漆到较难的裱布、做灰等制造漆器的整套流程,她很快烂熟于胸。
上世纪80年代,是杨莉尔倩眼中成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漆器走入了家家户户,如家中的漆制碗筷。每天重复地刮灰、磨胎、上漆……大量的订单,让杨莉尔倩经常忙得晕头转向,但却乐此不彼。“每看到一个个精美的漆艺作品在自己手中完成,都特别满足。”
杨莉尔倩的徒弟正在制作漆器
漆器发展遇阻 她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
好景不长,成都漆器厂在1995年至2000年遭遇了停产。为了不让漆器技艺丢失,离开成都漆器厂的杨莉尔倩开起了工作室,白天在家制作各种漆艺作品,晚上则到KTV做设计工作。
起初,最让杨莉尔倩困扰的是场地问题,一开始她在家里做漆艺工作,面积不够,东建西拆,“为了搞创作,我把家里的厕所都拆了。”杨莉尔倩苦笑道。后来,她搬迁至许多地方,可每次都被城市的拆迁步伐给“撵”上。如今这个位于小区内的工作室,是她搬的第五个地方。
尽管创作条件十分艰苦,但也没有阻挡杨莉尔倩前进的步伐。从厂里出来后,她独立设计制作出了不少精品。雕漆隐花《蜻蜓三足果盒》获中国工艺美术白花奖二等奖,漆画《九歌·湘君》获中国首届漆画展工艺奖,雕漆隐花《昆虫乐园花瓶》获中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铜奖,漆画《教子》获中国民间工艺百绝群英会金奖。1995年,杨莉尔倩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伴随着时代的转变,漆器和其他传统工艺品一样,面临市场萎缩,缺乏传承人、创新乏力等问题。
杨莉尔倩制作的漆艺作品(受访者供图)
“中国漆艺历史悠久,五大漆器产地中,成都因盛产漆树和朱砂,是中国漆器的发源地之一,不仅生产漆器年代早,工艺更是精妙绝伦。”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柏群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漆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的传承与创新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帮接代是我的责任。”杨莉尔倩主动将传承工作“揽”在了自己身上。2002年至今,她自费带徒弟,每三年举办漆器培训班,后来又在成都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培养了一批漆艺学生,希望带出强于自己的弟子来。
培养传承人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漆过敏,过敏后全身奇痒、水肿,大部分人都过不了这关。过了生理关后,传承人还面临着心理关。杨莉尔倩坦言,“在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年轻传承人必须要沉得住心、耐得住寂寞,才能练就好手艺。”
如今,虽然坚持学做漆艺的人不多,但坚持下来的学生中,不少已学有所成。杨莉尔倩招收的五批徒弟中出了三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漆艺工作室。
“师父是个善良、纯粹的人,一门心思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黄金红十分敬佩杨莉尔倩,在她眼中,杨莉尔倩教每一批徒弟都是亲自示范技法,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架子。
杨莉尔倩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传承下去 让传统文化越“活”越年轻
“技艺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创新。”杨莉尔倩始终是那个痴迷于漆艺的人,她看见新的材质就忍不住尝试融入进漆艺;她将景泰蓝掐丝工艺引进了成都漆艺之中;为丰富成都漆器装饰技法,增加立体层次感,她发明了“多层次隐花技法”;她还在开抛光漆中加入某种试剂,让漆器更加光亮透水。
这些年来,在杨莉尔倩的影响下,儿子郑恩和儿媳周蓉也开始参与漆艺事业。甚至自己的爱人郑典寅也帮着将设计图导入电脑,出外买生漆。
郑恩从小耳濡目染,本就对漆艺十分熟悉,而他也继承了母亲的认真与沉稳。2017年,郑恩成立了杨莉尔倩漆器漆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年轻的传承人,郑恩有着更明显的创新意识,包括器物的设计、制作,以及营销理念等。
杨莉尔倩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漆艺,郑恩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漆艺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漆艺。
“成都漆器取材难、制作周期长、价格高都不利于推广。”郑恩在与各地漆器龙头企业的交流、分享中确立了改良版的发展模式。郑恩说,第一个推广销售载体是以杨莉尔倩的作品为代表,用最古老的方式制作的漆艺收藏品;第二个是以杨莉尔倩徒弟制作的漆艺艺术品为主;第三个则是更适合现代社会,功能与装饰并重的各种实用漆艺作品。每一类漆艺作品的价格各不相同,针对消费者喜好,进行投放销售。
采访中,郑恩的漆艺手机壳十分引人注意。他介绍道,这是他们面向青年群体的一个尝试。不过郑恩也坦言,从订单上看,成都本土市场没有其他地方火热。他也希望,能够加大对成都漆艺的推广普及,让更多人认识漆艺。
杨莉尔倩将成都大运会元素融入进成都漆器(受访者供图)
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为了更好的推广成都漆艺,杨莉尔倩与郑恩还将成都大运会元素融入进成都漆艺。他们希望,在明年的成都大运会上,通过这些作品向外国友人展示优秀的传统漆艺文化。
“趁眼睛还能看得见,手还能画,我想多留一些东西。”如今,年过七旬的杨莉尔倩每天仍在坚持工作,指导徒弟,创作“精品”。
雕银丝光、雕漆隐花、雕花填彩和拉线针刻……长年累月的工作,杨莉尔倩手指的指纹变得浅淡,它们都被藏在了漆艺的每道纹路里,以某种信息的形式“纠缠”在漆艺作品中,美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