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十大本质区别,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2020-11-20新闻14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二者的区别,《论语》一书中论述颇多,标准明确,佳句辈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一,胸怀不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第二,价值观不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行事必辨其是非,小人行事必计其利害。(同义句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自《论语·宪问》。)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三,韧性不同。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即便陷于困境,也能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理想,而小人一旦遇到苦难,就会肆意妄为。

第四,公私态度不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而小人则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五,善恶标准不同。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出自《论语·颜渊》,原句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好人做好事,不帮助坏人做坏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第六,戒骄能力不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则容易骄傲自满,做不到泰然自若。

(孔子训道)

第七,敬畏心不同。

“君子有畏,小人无畏”,出自《论语·季氏》,原句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德行高的人,敬畏圣人的教诲,而小人却无所畏惧,不敬畏天命,不尊重德行高的人,甚至轻侮圣人的教诲。

第八,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遇到问题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只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这句有点类似于“君子常错,小人无过”。

(孔子)

第九,担当不同。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来察知,却可以接受重任;小人不可以承担重任,却可以用小事来察知。

第十,独立性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既能融入大环境,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特见解,而小人则只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并不是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第一要义:坦荡)

以上便是《论语》给出的君子与小人的十大区别。也就是说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心胸宽广;第二,重义轻利;第三,坚持理想;第四,大公无私;第五,明辨善恶;第六,不骄不躁;第七,心存敬畏;第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第九,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第十,保持思想独立,不可随波逐流。

以上十条,只要有一条做不到,就不能称作真正的君子,但若要全部做到,又谈何容易?你我凡人,要么“长戚戚”、要么“喻于利”、要么“比而不周”、要么“同而不和”,要么“骄而不泰”,要么没有是非观念,要么没有敬畏之心,要么难当大任,要么人云亦云,要么遇到困难就退缩,一个不小心,很容易就会沦为孔子口中的小人。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成为君子这件事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完~)

#先秦时代#名著典籍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