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最后的大儒,国家败亡后,他直接绝食而死

2020-11-20新闻11

天启七年(1627年),年仅十七岁的朱由检在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嘱托下登基称帝,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崇祯帝。

当时,明王朝虽然看似强大,可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了。

一方面,辽东一带的努尔哈赤屡次侵犯大明边境,令崇祯帝不堪其扰;

另一方面,明王朝的财政十分困难,近些年来都是入不敷出,甚至连国家的正常运行都维持不了了。

崇祯帝立志要做一个明君,他铲除阉党,选贤任能,想要使大明王朝得到中兴。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要选拔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还没有登上帝位的时候,崇祯帝就听说浙江绍兴一带有个叫刘宗周的名士。刘宗周严于律己,正直敢言,一直都是阉党的眼中钉,肉中刺。在魏忠贤残害左光斗、魏大中、杨涟等东林六君子的时候,他不顾危险,坚持站出来为六人说话。阉党恶狠狠地威胁刘宗周,但刘宗周始终置若罔闻。如果崇祯没有及时扫灭魏忠贤等人,恐怕刘宗周也会遭到阉党的毒手。

阉党覆灭后,崇祯帝马上下旨,让刘宗周负责京城的各项事务。而且,为了表示自己对刘宗周的欣赏,崇祯帝还特意将刘宗周唤到跟前,向刘宗周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刘宗周认真地回答道:“如今朝纲败坏,臣认为陛下应该学习尧舜之道,行尧舜之事。”听了刘宗周的话,崇祯帝大失所望。他现在被流寇和后金弄的焦头烂额,迫切想要得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刘宗周的话看似正确,但说白了,只是一些大道理,根本无法打动崇祯帝。

崇祯帝摆摆手,令刘宗周退下,然后询问起别的大臣来。

刘宗周得不到崇祯帝的重用,其直率的性格又在官场中与同僚格格不入。因此,他在北京的日子并不好过。经过反复思考,刘宗周认为自己还是适合做学问。于是,在北京待了一年之后,他向崇祯帝上书,以身体有病为由,请求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崇祯帝爽快地答应了刘宗周,然后换了其他的人来管理京城。

小人当道,国事日非,既不能作济世之名臣,不妨作一个弘道之名儒。刘宗周回到家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讲学和研究学习上面。他著书立说,教化弟子,指点了不少青年学子。对一些老生常谈的四书五经问题,他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慢慢地,大家都知道绍兴府有个名叫刘宗周的大儒。

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登基称帝,开始同崇祯帝分庭抗礼。消息传入北京城后,崇祯帝是又惊又怒。他本想将明王朝的所有精锐都调过去讨伐皇太极,以证明明王朝的正统地位。但是,此时的明王朝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

陕北一带的流寇越剿越多,慢慢地发展到了十几万人。为了压制流寇,崇祯帝只能分散兵力。但这样一来,就无法对皇太极进行强有力的打击了。崇祯帝急于挽救时局,他一连换了好几位朝廷重臣,但还是难以遇到自己心中的“救时之臣”。

随着刘宗周的声望越来越高,崇祯帝也听说了刘宗周的“大儒”之名。他再次传刘宗周进京,并授予刘宗周工部侍郎的官职,想让刘宗周一展胸中韬略。但是,刘宗周的所作所为再次令崇祯帝失望不已。上任没多久,心忧国事的刘宗周就给崇祯帝呈上了一封奏疏。

奏疏中先是痛陈朝廷的诸项弊政,并直言辽东建奴是国家的心腹大患。崇祯帝看了之后连连点头,他接着继续看了下去,认为刘宗周既然能切中时弊,那么,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刘宗周的建议竟然是让崇祯帝修身养性,礼遇朝臣,从善如流,以此来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

最终,崇祯帝长叹一声,将这封奏疏束之高阁。他本想痛斥刘宗周,打算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迂腐的大臣。但是,转念一想,他认为刘宗周还是很忠诚的。于是,崇祯帝开始对刘宗周不闻不问,打算让刘宗周在官场上混到退休,然后继续回乡做学问。

但是,忠心为国的刘宗周一天也闲不下来。他隔几天就向崇祯帝上书言事,宣扬自己“立德修身”的主张。崇祯帝不予理睬,可执拗的刘宗周依然坚持劝谏。在刘宗周看来,自己拿了朝廷的俸禄,就要尽心尽力地为国家着想。有大臣劝他明哲保身,他反而嘲笑该大臣尸位素餐。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朝廷中出了一个名叫刘宗周的“倔老头”。崇祯皇帝不想同忠诚的刘宗周发生正面冲突,但倔强的刘宗周却首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先是请求回乡养病,然后上书指责崇祯帝是非不分,亲小人、远贤臣。崇祯帝看了之后火冒三丈,他立即将刘宗周革职为民,令他回乡好好反省。丢官之后,刘宗周一点也不感到失落。他心平气和地脱掉官服,继续沉浸在儒家典籍之中。

认真学习几年后,刘宗周对儒家的理解更深了。他对前人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有理有据地做出解释,使得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慎独”之说,就是刘宗周学说的宗旨。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慎独”之重要。他说:“慎独是学问的第一义。言慎独而身、心、意、知、家、厕、天下一齐俱到。故在《大学》为格物下手处,在《中庸》为上达天德统宗、彻上彻下之道也。”

又说:“《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独而已矣。《大学》言慎独,《中庸》亦言慎独。慎独之外,别无学也。”可见,刘宗周把“慎独”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他认为“君子之学,慎独而已矣”,“学问吃紧工夫,全在慎独,人能慎独,便为天地间完人。”

明王朝灭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史称弘光帝。为了稳固局势,弘光帝诚恳地请德高望重的刘宗周出山。当时,占据京城的满清八旗对弘光帝虎视眈眈,偏安一隅的南明政权岌岌可危。刘宗周上任之后,不练兵、不筹饷,而是一味地劝弘光帝重视品德修养,勤于政务。

弘光帝听了之后点点头,可转眼就把刘宗周的话当作了耳旁风。他穷奢极欲,耗尽民力,在位一年多便将南京拱手送给了清军。弘光政权覆灭后,刘宗周对朝廷彻底失去了希望。不久之后,他以绝食的方式自尽殉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后人谈论起刘宗周,总是嘲笑他的迂腐。平心而论,刘宗周虽然不是救时之臣,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学问家。那些讥笑刘宗周的人,其才学恐怕还不如刘宗周的十分之一吧。明末标榜自己忠义的人数不胜数,可是,能像刘宗周这样保持初心的人又有多少呢?

无论如何,刘宗周是无愧于“大儒”之名的。

参考资料:

【《明史》、《明朝最后的大儒——刘宗周》】

#明朝#太监#魏忠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