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世界认识更有气质的“双西”

2020-11-20新闻17

市民游客在西溪湿地散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杭州自古以来就有“东南形胜”“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中缘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西湖和西溪。

“双西”之美,始于颜值,终于气质。这两位中国山水中耀眼的“姐妹双姝”,漂过悠悠历史长河,邂逅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隐逸文化、湿地文化、农耕文化、水浒文化……如今,她们又站在了新时代的潮头,凝视着更美的远方。

杭州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是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过程中,如何厚植“双西”文化,推动最传统的文化与最现代的创意相互碰撞,实现“双西”气质精彩蝶变?日前,市委改革办联合西湖西溪景区管委会,将“民意直通车”的方向盘对准了“双西”文化传承,邀请各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穿越古今,共话未来。

挖掘传统:“双西”故事怎么讲?

如果说“双西”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那么“双西”的文化景观则凝结着杭州的世代匠心。佛塔、城门遗址、行宫、书楼……文物遗产的一砖一瓦间,西湖西溪的故事代代相传。

目前,“双西”有不可移动文物1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22处,市级56处,文物保护点44处。

“景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但部分文物由于各种原因保护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比如景区分布在各个角落的石质文物等管理难度非常大,一方面有人为破坏的危险,一方面自然侵蚀风化对文物的危害很大,技术上也是难题。”座谈会上,西湖西溪景区管委会文物遗产局副局长余洪峰直指问题和难点。

“西溪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杭报集团新研所原所长姜青青以他最近正在编辑的优秀传统文化丛书为例说,杭州的溪、涧、泉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西溪的水源来源很多,它的故事也有很多。“文化是根植于生态、自然而产生的,但是反过来文化也定义生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姜青青认为,“双西”的文化传承一定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过去,西湖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西溪属于儒家文化里的渔樵耕读,这种文化的回归要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来。

作为西溪文化研究会会长,单金发对西溪文化有多年的研究。他说,“西溪是个地域文化,以农耕、蚕桑为主,民俗文化比较兴盛,包括戏曲、武术、龙舟等。红楼、水浒文化现在都在做深入研究,还有一些外交文化、名人文化等。”他认为,这些文化都应该在“双西”一体化保护提升中深入挖掘。

“西湖边应该建设一个国家级古代廉政文化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徐吉军说,杭州有很深厚的名人文化和清廉文化,于谦、范仲淹、白居易、苏东坡等都是有名的杭州“清官”,应该把他们的故事挖掘出来,进而打造清廉文化家园。

古今对话:“双西”文化如何注解未来?

“双西”是历史的,是现代的,也是未来的。“双西”文化只有古今交融、加强创新,才能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文化本身需要发展,需要吸引年轻人。”杭州市市志办原二级调研员王苗对成都太古里印象很深:一个现代化的综合体,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人气很高。“‘双西’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加以一些现代化的设计,相信会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的‘网红’打卡地。”

“双西”的发展,让越来越多其他城市、其他国家的人留在杭州。“双西”文化也从杭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何定位西湖和西溪这两张‘城市名片’,并且联合起来表达杭州的城市特质,这是很有意义去研究的。”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轮值会长、《都市快报》创始人杨星把关注点放在了品牌塑造上。她介绍了成都的经验——通过大熊猫和美食,成都的国际好感度在中国城市中名列前茅。“在文化保护提升方面,比如,西溪对于杭州的防洪排涝、周边居民的劳作都有重要意义,这些是人类共通,也是国际化的。通过深度的论证、挖掘与定位,可以把西溪这张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鲜明,对提升杭州城市好感度也有积极作用。”

市委党校文化特色团队教授周乾松十分关注西溪的申遗。他认为,西溪湿地申报世界遗产有条件有基础,可以充分借鉴西湖申遗的经验,并借助“双西”一体化保护提升,实现西湖西溪自然文化遗产与人和谐共荣共生共享,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

“西湖西溪如果能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公园,那我们的一体化保护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达成了目标。”周乾松以西溪为例,他说,西溪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有农耕文明,应该围绕这些概念,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

#文化遗产#双西#西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