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丨首发】亟待规范的宝鸡楹联文化

2020-11-20新闻18

亟待规范的宝鸡楹联文化

文/文野斋主

一、问题的提出

楹联,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同于对联、对子。楹是房屋的廊柱,只有刻写或刻挂在其上的对联,才称之为楹联。笔者喜欢楹联文化,外出经常喜欢拍摄或收集楹联照片,特别是我们宝鸡附近的旅游名胜景点、公园、游园、乡村牌楼。积累久了,发现本地多处所刻挂的对联不少有硬伤,不符合联律,有一些意义含混,令人费解,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城市极不相称,更让外地的方家、联人、游客嗤笑。这些楹联不仅成为景点的败笔,降低了宝鸡的文化品位,而且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百害而无一利。故提出亟待规范的宝鸡楹联文化论题,与相关职能部门、方家、学者做一探讨,以期引起重视,纠错纠病,让楹联文化成为宝鸡文明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楹联的现状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发现:宝鸡楹联文化的现状,令人堪忧。从分类看,一个是旅游景点楹联,另一类是乡村牌楼、游园等公共设施楹联。从内容看,新修的景点、牌楼等悬挂的对联,不及老景点上原有的楹联。但部分老景点的楹联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金台观西门的楹联。凤翔东湖西门楹联,就不符合联律。

特别是这几年比较火爆的九龙山、大水川旅游文化景区所制作悬挂的对联,几乎都有硬伤,可以说乏善可陈。九龙山主牌楼楹联不仅不符合《联律通则》,而且所表示的意义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九龙山中,见群龙无首而大吉”,你不明白作者要说什么。真是作践了这么气派的牌楼和这么优美的景致。香泉镇下街口,“古大水川”旅游景点大理石牌楼上的两幅对联,居然没有一副合律的。失对、失替、不规则重字这些对联文化之大病,无一例外的都得上了。“秦汉隋唐,御驾天马,仰取香泉山谷”,好半天都没搞清楚,对联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至于南由古城、美食街等处的楹联也没有几个符合格律要求的。宝鸡植物园盆景园大门口悬挂的长联,上下联语义纠缠且多出失律。行政大道知秋园大理石牌楼上的七字联上下居然整成了上下联尾字落平。宝鸡教育中心后院亭子上的楹联也出现不规则重字和平仄失替,结构失对的毛病。吴山风景区牌楼上的楹联也难以让人卒读。法门寺这么恢宏的建筑群,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悬挂的对联更是难入法眼,不知我佛感想如何?沿西宝中线、南线以及川陕线、虢凤线驱车行走,你若有心,就会发现,路两边的许多乡村牌楼楹联,也是漏洞百出,真让人匪夷所思。

综合归纳一下,宝鸡楹联文化的现状:

一是不符合《联律通则》,有失替、失对以及不规则重则重字等毛病;二是表意不清,生拉硬套,令人费解;三是不贴合实际,没有与表达的地域特色融为一体,游离脱节。四是缺乏楹联文化应有的艺术魅力。

三、形成的原因

分析一下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除了大多人不懂得楹联艺术应有的规则、规范外。最主要的有原因不外乎:一是主管不力,督查不到位或者失于督查。各方面不重视,不尽力,就导致了楹联文化的缺失与低俗。二是外来因素干扰。悬挂楹联,大多要署名落款,有些人把这个当成了扬名四海的捷径。于是乎悬挂一幅楹联,就成了谁都想吃一口的唐僧肉。官人有决定权,要人有干预权,名人有影响力,商人有话柄权。在这样的境遇下,病联堂而皇之的挂上去,也就见怪不怪了。

殊不知,术业有专攻,文化不可欺。几年前,贾平凹、莫言所写的对联,就受到广大网民的炮轰,说明一个问题,名人也有短板,不一定是通才。

记得去年什么时间,在一个群里,笔者收到了凤县唐藏乡要征集乡村牌楼楹联的消息,于是乎,就动员群里的楹联学会会员积极撰写。然后选择好的转了过去。结果最后遴选和悬挂出来的对联,令人大跌眼镜,啼笑皆非。一个小乡镇尚且如此,可见一副好对联要挂上去,有多难。凤翔东湖南门大牌楼修得庄严巍峨,令人仰视。看上面的对联署名是著名联家,可是也存在硬伤。私下里一打听,原来主家把联家提供的作品修改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就在最近。笔者曾看到岐山作者杨智文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贻笑大方的紫荆村石牌楼对联》,作者认真分析了牌楼上的对联,指出了多出问题,认为这样的楹联出现在丰厚异常的周文化土地上,实在不应该。然而过了不几天,这篇文章就被删除,只剩下题目了,可见纠错的难度有多大。

相反,宝鸡的楹联文化的打造,有许多成功的优秀案例。这些几乎也无一例外的都是楹联学会专业人员参与完成的。石鼓阁悬挂的对联,凤县的凤凰湖廊桥、消灾寺对联,宝鸡植物园盆景园里面悬挂的47副楹联,陈仓高中校园楹联文化园,眉县平阳湖景区牌楼楹联,岐山凤鸣湖、蔡家坡水利风景区楹联,都是在全国或全市范围内征集评审过的作品。不仅没有硬伤,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既切合风物特征,又富有人文内涵,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提升景点的作用。

四、解决的前提

首先是有大的政治背景:党中央反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今年9月召开的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党中央再次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徐启方书记从去年的宝鸡发展大会到最近的文联调研时也一直强调: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宝鸡周秦历史文化,从细微处入手,从身边做起,时时处处要彰显宝鸡厚重历史文化的软实力。使身边文化自信成为市民的行为自觉。

党中央以及各级人民政府对于文化的空前重视,是全面规范宝鸡楹联文化的春风化雨,值得欣喜。

其次是宝鸡有一支十分优秀的楹联文化队伍。宝鸡楹联学会立足宝鸡,面向全国,举办过20余次的海内外征联活动。包括今年复工复产第一征:宝鸡长乐塬征联和最近正在进行的张载文化园征联。宝鸡也有一批享誉全国的联家,他们是楹联文化的行家里手。这就为规范宝鸡楹联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人才保障。规范宝鸡楹联文化,只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他们优势,就会一帆风顺,水到渠成。

五、解决的办法

1、提高认识。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这个城市特有的文化竞争力。宝鸡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宝鸡有数不清的文化资源以资利用。诸如以姜炎、周秦发祥地为代表的根祖文化,以佛都法门、道观金台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关中书院、燕彶望鲁为代表的儒道文化,以秦岭主峰太白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五丈秋风、曹家安乐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代表的汉武文化,以特色种养、西府名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能工巧匠、民间绝活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以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足迹所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等,可以说宝鸡地域特色文化无处不在,涵盖了整个社会行业的方方面面,足以打造宝鸡旅游文化的金字招牌。宝鸡楹联文化是根植于这些深厚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种子。必然是厚重历史文化传承者,发扬者,光大者。要让楹联文化成为宝鸡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点睛之笔。对得起名符其实的宝鸡历史文化。让来宝鸡的外地人感受到楹联文化的艺术魅力,对宝鸡文化青眼相加。

2、普及知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楹联教育普及活动。在广播、电台、报纸、杂志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宣传楹联文化知识。确定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命名表彰一批市级“楹联教育基地”,强化楹联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少让一些主管部门的人员、教师学生了解必要的对联基础知识,掌握对联基本格律要求,即五对一联。五对:字句对等,词类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一联:形对意联。

3、营造氛围。搜集、挖掘、整理、出版题咏宝鸡的诗词、楹联、铭赋、碑帖等作品,特别是楹联诗词作品,要有针对性的在公园、游园、景点、公众场所书写、镌刻、投放、悬挂,营造鲜明的宝鸡文化特色。

4、确定市联。通过海内外征联方式,确定宝鸡市联。以简约精练优美的文字概括宝鸡精神、文化内涵和魅力所在。让市联成为宣传宝鸡的无形广告和城市独具文化特色的金字招牌。

5、组织创建。政府牵头开展“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县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以创建促提高,以创建求发展。着力打造宝鸡楹联文化名片,提升城市魅力,促进楹联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宝鸡楹联文化的整体水平。

6、协同作战。成立由文化、旅游、城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为主体的规范楹联文化领导小组,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对区域内楹联文化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在盘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实施方案,然后分步实施,让楹联文化真正成为宣传宝鸡,提升宝鸡的金名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