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年轻媳妇跟婆婆学艺做麻糖,把传统的街头叫卖变成线上销售

2020-11-19新闻29

几乎每天凌晨的4点钟,阿蓬江边的一栋房屋里都会准时亮起灯光,那一扇明亮的窗户在漆黑的环境里非常耀眼。

一对婆媳同时起床,来到楼下的一间屋子,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熬制麻糖。婆婆费菊英首先点燃炉灶,然后把浸泡了一晚上的玉米粉倒入锅中,用大火熬煮,并煮至熟透。

儿媳彭朝丽把生发好的麦芽放到碓窝里舂捣,将其捣碎后加入煮熟的玉米粥里发酵。

两个小时过后,再将经过发酵和冷却的玉米浆倒入锅中,煮至沸腾后熄火,待其冷却后用纱布吊包过滤。

然后,将过滤好的糖水放进锅里熬煮,直至水分大部分蒸发。这时锅里的糖水变成了软泥状,继续翻炒至合适的程度后,起锅冷却。

最后一步是麻糖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更费力的一道工序。将冷却的麻糖放到糖架上拉扯,反复拉扯约半小时后,完成整个麻糖制作工序,香甜的麻糖新鲜出炉。

看似几道简单的工序,但真正的制糖过程却相当耗时,完成一锅麻糖,得从凌晨4点忙到下午,有时甚至到晚上8点,非常辛苦。

就是这么辛苦的行当,一个80后女人却爱上了它,从结婚嫁到婆家那天起,她就被麻糖的清香所吸引,于是,就跟着婆婆学习起麻糖制作工艺。

官村是一个传统的麻糖制作产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寨子社区,秀美的阿蓬江从东向西流过村庄。

清朝时期,这里的谢氏家族开始熬制麻糖,到民国时已发展到200多口炉灶,达到了鼎盛。解放后逐渐减少,改革开放后,随着各行各业和打工潮的兴起,传统的麻糖制作工艺被人们逐渐放弃。

官村谢氏麻糖如今只有两户人家仍在继续坚持,费菊英就是属于最后的坚守者。

2018年,来自重庆忠县的彭朝丽和费菊英的二儿子结婚,婚后,彭朝丽跟着婆婆学起了麻糖制作工艺。

婆婆的言传身教,彭朝丽很快就掌握了麻糖制作的基本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上,彭朝丽勤奋学习,认真琢磨,在充分掌握传统技艺的精髓下还有所突破和改进。

麻糖好吃,但储存较为困难,限制了生产产量以及销售方式。由于它柔软易融化的特性,只能现做、现卖、现吃,极大地限制了消费人群。

彭朝丽琢磨,能否改变麻糖的特性,把它从柔软的泥状变成干燥的块状,便于封装保存,虽然暂时没有取得成功,但也总结除了一些方法,期待很快就能取得突破。

在销售上,打破传统的街头叫卖,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抖音等平台宣传产品,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线上销售,把货销售到了全国多个地方,最远的到了新疆。

在官村麻糖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几近失传的时候,有关部门对它实施了拯救和保护,它被列入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彭朝丽成为了最为年轻的传承者,让这项古老的工艺得到传承和振兴。

#吃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