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专家解读|魏鹏举:文化与金融合作的“东城沙箱”示范模式

2020-11-19新闻12

北京市东城区是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国内首批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这个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对于东城区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以及全国文化金融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当前,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金融业,都经历着一个微妙的创新发展与健康安全的提质增效窗口期。北京市适时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我看来,为探索和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的“东城沙箱”示范模式提供了及时而关键的制度供给。

这里所谓的“沙箱”(或“沙盒”)(Sandbox)是一个特定的计算机安全术语,指的是为暂时无法判断可信度的应用程序提供的一种相对安全可控的虚拟试验环境。这种试验性虚拟运行模式在2015年被英国政府提出并应用到金融创新与监管实践中,称之为“监管沙箱”(Regulatory Sandbox),旨在制度性地健康推进金融科技条件下金融创新发展与合理风控监管。2016年以后这种模式得到了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的响应推广,成为当前被认为合适有效的金融创新监管新趋势。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大技术背景下,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金融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在创新发展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格局,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试验区应该为这种新格局的到来作出先行先试的应对与示范。作为国家首个重要的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从《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来看,“东城沙箱”模式前景可期。

基于这次北京市在加快推进东城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提出的政策措施,可以预见,“东城沙箱”模式对于我国的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的启发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促进文化金融合作,核心是要突出文化的主体性和文化产业的实体性。文化是主体,金融是工具,这是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核心要义,这也是文化金融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提出的本意初心。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实践中,由于利益的驱动,确实出现了背离文化价值谋求金融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比如曾经火爆一时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邮币卡虚拟交易、影视资本对赌等现象。还有一个认识的偏差是,文化产业是无形资产为主的行业,所以文化产业不是实体经济,由此也会导向文化金融的虚拟经济歧路。北京市在文化金融示范区的政策措施中,很明确地提出促进首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这和国家一再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金融发展定位是一致的,也是和北京市东城区作为首批国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定位契合的。

其二,探索文化金融创新,重点是要强化对于系统性文化金融风险的防控监管。毫无疑问,文化和金融领域,都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尤其在网络化数字化的大技术发展潮流中,事实上,文化和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但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的文化金融风险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命门所在,也是文化金融风险管理的本质所在。只有做好文化金融的风险防控与监管,才能真正推动文化金融的有效创新发展,才能带动以信贷为主体的间接文化金融体系的繁荣,才能促进债券、股权等直接文化金融市场的成长壮大。才能有效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文化金融市场体系。“东城沙箱”模式在这方面的考虑是充分而周全的。

其三,汇聚文化金融资源,目标是要完善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体系。北京市东城区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区域,文化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等富集,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为相关资源的汇聚创造了极佳的政策条件。同时,文化金融合作也可以为东城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关键性支撑。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最高效机制之一,文化金融的使命,一方面是实现文化产业的高效要素配置从而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是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经济资源并促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整体社会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编辑 | 小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