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判断食物能不能吃,先给队友塞一块?

2020-11-19新闻16

大家都知道,食物坏了是不能吃的,可是,我们怎么才能判断这个食物坏没坏呢?首先,你得有个老公或男朋友,把你怀疑的食物先给他塞一口……

停!开个小玩笑。

先不说这样的做法不人道,关键是,也真的没什么用。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靠谱的食品安全传说。

1.5秒原则

很多人都听说过,食物掉在地上,只要在5秒以内捡起来就是安全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只要食物掉在地上,哪怕不到1秒的时间,也会立即被地上的细菌污染。

有人还专门为此做过实验,早在2006年,美国克莱姆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就用沙门氏菌做了研究,他们当时用香肠片测试了木头、地毯和瓷砖三种地面。

最后发现,食物掉在地上的时间和沾染细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关系,无论是5秒、30秒,还是60秒,效果基本没差,污染在接触的那一刹那就已经产生了。

所以说,“5秒原则”并不靠谱,掉在地上的食物,能不吃咱还是别吃了吧。

2. 食物闻着没异味,看起来和尝起来都正常,就可以安全食用。

首先,大多数微生物的污染不会被我们人类的感官检测到,如果已经到了能被我们明显看见或闻见的地步,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太糟糕了,很少有人会接着下口。

其次,还有一些食物,本身就利用了细菌进行发酵,比如臭豆腐、毛豆腐、臭鳜鱼、酸菜等等。

它们本身就会有异于普通食物的味道和形态,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本地人,也难免有判断失误中招的时候,更不要说很少吃,甚至从没吃过的外地人了。

所以,尽可能吃新鲜的食物,是最大程度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如果实在想吃这类发酵类食物,工厂生产的比自家做的安全性会更高。

3. 因为祖祖辈辈都这样吃,所以它是安全的。

祖祖辈辈都吃的,真不一定是安全的,比如前些天导致9人死亡的“酸汤子”,它在东北其实就算一种祖祖辈辈都喜欢吃的食物,是一种用发酵面碴子做的面条状食物,属于酵米面。

但是谷类发酵制品极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从而产生米酵菌酸和毒黄素所致的毒素性食物中毒,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想起前段时间的那个新闻让人倍感痛惜!所以,如果可以,一定要把食品安全常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而像其它许多自制的传统食物,比如自榨的花生油、自制的腌菜、自家做的豆腐乳等等,都容易被细菌污染,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只不过以前人们不了解疾病的起因,没往这方面想,从而让“食物相克”莫名其妙的背了锅。

4.让别人先吃,吃完没事儿自己就可以吃。

不少影视剧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太后、皇上用膳之前,得先有人给试个毒,确保这个食物的安全。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食物中毒,大多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跟砒霜等化学性食物中毒不一样,它的潜伏期比较长,往往需要半天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发作。

比如鸡蛋里的沙门氏菌,潜伏期算短的,一般在4-48小时,长的可以达到72小时。

而像毒性更强的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2-48小时,短的6小时,长的甚至可以达到8-10天。

所以,指望别人“以身试毒”来判断食物变没变质,确实不靠谱。

5.这个食物一直放在冰箱里,所以不会坏。

食物只要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天真了。

一方面,低温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死微生物,如果食物放冰箱之前就已经被微生物污染了,那放不放冰箱都会很危险。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细菌属于嗜冷菌,温度越低它越高兴,比如像耶尔森氏菌。它的特点就是37℃以上不活动,专在30℃以下活动,在0-5℃还可以生长繁殖,肉类和乳制品是它的最爱。

李斯特氏菌在5℃的低温条件下同样可以生长,在零下20℃还可以存活一年呢。所以冰箱里长期保存的乳制品、肉制品最容易中它的招。

冰箱可不是保险箱,尤其是在冷冻层里的放了好几年的“陈年老肉”,该舍弃就及时舍弃。

食品安全不容小视,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该扔的扔,不该吃的就别吃了,毕竟为了一口吃的再搭上健康甚至性命就真的不值得了!

你可知,我在等你?

你问,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我说,

乍见心欢,

小别思恋,

久处仍怦然!

我说,

我一直都在等你。

你说,

我这就来找你!

后记

#吃货#食物#食品安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