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的王安石发动的熙宁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2020-11-19新闻11

宋神宗时期发生的熙宁变法可以说家喻户晓。因为这次变法改革行动是由王安石领导的所以又被称为王安石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达到富国强兵,挽救宋王朝的政治危局。如此轰轰烈烈的一场社会变革行动,为什么最后会失败?为什么在皇帝宋神宗的支持下,改革的阻力还是那么大?为什么这次变法不但没有成功,甚至导致朝廷上大臣们的对立以致结党?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图一 北宋时期社会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宋朝没钱了,没错宋朝穷。似乎大家对宋朝的印象就是朝廷软弱但是富足。但到了宋神宗时,社会已经完全变了样。首先众所周知,北宋是因为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得柴氏周朝的天下,为了稳固这个新生朝廷的政局,北宋对于后周的官员一律留任,而且为了削弱地方的权利尤其是军队指挥官的权利,北宋大搞文官政治,而且朝廷新设立团练使、知州等等,还有科举选士的规模远远超过前朝,还时不时开设恩科。

更要命的是宋朝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太祖时开始高薪养廉后来就成了最高指示,如此祖制,中央历任皇帝自然不敢违背,否则北宋文官执政的基础岂不是要动摇?如此一来,"冗官"的局面不可避免。其次反正薪水、待遇这么好,官员们大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弄不好还把饭碗砸了倒不如尸位素餐,所以官员不仅愿意无所作为而且与地方豪强打交道时倾向于妥协,所以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

这样就产生了大量饥民,因为无地可耕只能变为流民,而宋朝对待流民的解决办法就是招为军人,而且是终身制的。如此一来导致军队人数激增,是为"冗军"。随着"冗军"出现的肯定还有"冗饷",将领们在瞒报军队数量吃空饷,那军饷之费更多。在加上身为统治者自然也要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不然怎么能造成"富宋"的印象呢?可如此一来,朝廷的支出太多导致入不敷出,财政赤字愈演愈烈,中央财政慢慢陷入崩溃的边缘

图二 王安石

北宋初年太祖、太宗都极力主张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太祖赵匡胤早逝继位的太宗没有军事经验,在高粱河兵败后转向了文治,后世的皇帝也就再也没有提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想法。可燕云十六州就像是母亲的臂膀一样守护着黄河流域附近的平原,过了黄河距离宋朝首都开封,不过四百余里得距离。

那如果要问,为什么上面说了兵力很多,可和辽金等北方民族的交战,宋都处于下风呢?这就又涉及到了一项"祖制",就是宋太祖一手创造的"更戍法"。为了避免武将权力太大汲取了秦末造成五代十国局面的经验,宋太祖要求禁军分驻京城和地方,并以时间作为轮换的周期。老皇帝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做到"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的效果,但是也导致主帅和士兵互不熟悉,在战场拼命时无法形成凝聚力也就形不成强大的作战能力。

所以宋朝的对外战争每次往往都以失败收场然后还都要赔一大笔"岁币",但是辽金甚至西夏利用"岁币"大肆扩充实力,起用汉人改进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使得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因此宋朝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大。

图三 宋神宗

面对如此内忧外患,宋神宗继位后迫不及待的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所以王安石所提出的种种举措立即上马。让我们来看一下王安石所提出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青苗法。也可以说是改革中最重要的变革方法。意思是当每年的春季时,农民上年所打的秋粮已经吃完,但是春苗刚刚播下则尚处于成长期,这时候也可以说是"青黄不接"。此时,农民只能通过向地主借高利贷,来获得生活下去的资本。但是地主的利息往往很高,于是王安石决定由政府低利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再还给政府。

二、市易法。意思是政府为了准备灾荒等往往会囤积大量物资,但是这些物资如果没有灾荒发生就会烂在仓库里,如此一来倒不如将货物借贷给民间商人,然后商人在卖出货物后政府在收回本息,以期降低物价。

三、均输法。指不再像过去一样政府收税只收实物,而是因情况不同征收不同。例如某地受灾粮食价钱疯涨,那政府在歉收地收取金银等货币,到粮食富足或距离较近的地方在购买物资,上供朝廷。

四、免役法。旧时农民每户都要轮流担任徭役,王安石改变这种做法,改由政府花钱雇人,民众交钱的方式,而且无论乡绅士农都要交钱,只有极少数贫苦户可以免除。

五、方田均税法,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土地的好坏分为五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征税。

图四 变法前的财富流向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王安石为什么会失败?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王安石变法的环境是封建王朝,而且是文人执政的北宋,士绅拥有巨大的能量,这就意味着只要变革触及到士绅的利益时必将遭受巨大的阻力,只要政策中出现漏洞士绅都会利用来继续盘剥农民,毕竟包公类的清关在什么时候都是少数。

先分析一下变法措施本身的漏洞:青苗法,看起来很符合经济规律,但是秋收后不管农民在今年还不还的起政府都要催收,往年对地主还能拖个一两年再还,但是现在对不起,没钱只能破产;

市易法,间接造成了政府垄断,还是那句话政府官员是一定要赚钱的,民商之间是有竞争的价格易于控制,但是一旦官商出现主管商务的官员必定剥削民商,使民商成本大增官商随之升价,短短几年之内民间商人迅速走向绝路;

均输法,和市易法相同由地方官员掌握各地购买物资的权利,最终陷入官商吃饱,农民和民间商人接近完蛋的境况;

免役法,这倒是一项很好的社会福利政策,不过严重损害了士绅的权益,本来老皇帝规定我们免除徭役,现在要我们交钱?那不好意思,没钱;

方田均税法,根本就执行不下去,因为士绅们免于交税,地方官员们为了自己利益也会瞒报土地,现在想要按照土地性质统一收税,到了下层根本行不通。经过分析可以看到几乎每条政策都有可执行的漏洞,总的来说我觉得:

1、王安石根本不了解当时的官僚制度,也没有充分理解官员们的利益,所以每条政策似乎都很好但是到了下层执行全乱套。

2、 缺乏社会基础,这是一场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变法,可是却严重损害各阶层利益尤其是农民利益,最终的结果达到了强国却没有富民。

3、 各种改革措施繁杂,可操作空间太大前文已经说过清官在历朝历代都是少数。

四、改革手段单一、几乎各项举措都只是通过政令推行,再加上用人不当失败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图五 群臣反对变法

最后,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宋王朝命运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关闭上帝视角之后就会发现在变法的背后隐藏着众多利益集团的角力,在变法几年之后宋王朝彻底放弃了自救的勇气,大家似乎都习惯了当时的状况,再也没人提出变法图强了。但我觉得王安石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不是他本人能力不够,而是宋王朝的社会形势根本不适应这种伤筋动骨的社会活动,哪怕是自救。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