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春秋越国的战争诗歌:孟冬十月多霜雪,陈兵未济秦师降!

2020-11-19新闻5

这首诗挺有挺有意思,打了胜仗,却还低调说,回去水上的桥没了

“度河梁兮渡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隆寒道路诚难当。

陈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先秦无名氏

春秋战国时代是很多人有兴趣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由统一经历分裂再到统一的一个阶段。春秋时代,周王朝势力减弱,诸侯国崛起,有春秋五霸之称,那么到了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史称战国,直到秦始皇征服各国统一天下。

那么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各个国家处于对峙,竞争,冲突的阶段,从看历史的人的角度,当然这段历史精彩纷呈,因为每个国家都如战队,卷上了战车,为国家的生存拼搏。

我们耳熟能详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发生在春秋末期。不过我今天谈的这首诗歌,是越王勾践已经经历过卧薪尝胆最痛苦隐忍的时期。勾践年轻气盛去攻打吴国,结果战败,他在吴王面前喂马两年,取得吴王信任,放他回国。回国后的勾践睡草席,尝苦胆,和百姓共甘共苦,富国强兵。到了勾践中年的时候,越国实力大增,灭掉了吴国,还有他竞争了一辈子的对手夫差。

勾践现在成了春秋末年的老大,他命令齐楚秦晋,在他的要求下辅佐周王室,实际也就是越王说了算,但是秦国却不肯低这个头。毕竟秦国世代经营,实力也不可小觑。勾践就选择吴越的将士,在灭吴之后的胜勇和热血里去攻打秦国。

这首诗生动记录了越国将士的军旅生活和昂扬斗志。

“度河梁兮度河梁,举兵所伐攻秦王!”

那急性的队伍度过一条条河上的桥,日夜兼程讨伐秦国。实际这个河梁挺有意思,梁就是架在河两端的木头。野地行路,开山铺路,遇河架桥,原始实用就行。这也可以看到士兵行路的匆忙紧急。过了一座桥又一座桥,仿佛听得见行路的脚步声。

“孟冬十月多霜雪,隆冬道路诚难当。”

据历史学家分析,先秦时代,气候相对冷,直到汉朝,气温才暖和些。那么十月,吴越士兵往北方行军,他们经历的霜雪天气,是比现在多的。所以这首诗的孟冬十月多霜雪是可信的,在霜雪天气里行军,战士虽然有豪情,但也倍觉辛苦。因为这可是南方的将士呀。

隆寒当然指的是深重寒冷的冬天。要是长期这样的霜雪,估计再精锐的部队也吃不消。希特勒的闪电战不就是失败在莫斯科郊外的霜雪里吗?

“陈兵未济秦师降,诸侯恐怖皆恐惶。”

虽然胜败进退并不关于普通士兵的事,但是武力震慑的效果达到了。越国这边不计霜雪,将部队集结到秦国附近,就这生猛的态势,也让人胆寒,经过秦国上层的磋商,这仗不能打,不能打的结果就是投降。

对于普通士兵来讲,这是个振奋的消息,虽然冰雪苦寒,但不战就已经胜利了,那得意和欢呼却是发自肺腑的。而且这个态势也震慑了其他诸侯国。

“声传海内威远邦,称霸穆恒齐楚王!”

为什么说这是战歌呢,你看这里面,有口号,就是要称霸第一,有精神动力,越军威武,声振海内。还有崇高的目标,天下安宁,国运长久!

“天下安宁寿考长,悲去归兮河无梁。”

这当然是写的这些士兵的凯旋和快乐。

但回去河无梁该怎么解读呢?

一,是说这些战士长年征战,家乡的路已经不认识了,那河上的桥,木头都朽了,这里有厌战的味道,毕竟越国和其它国家的战争并非一日两日,都是以年或者十年来计算。

二,不知道这次陈兵伐秦花了几个月?冬天河水枯竭,春天河水爆涨,那看不见来时的桥,得重新架设。

三,古代的战争为了防止士兵后退,往往也会让其成为孤军,撤掉退路,以激血勇。

四,用现在的凡尔赛体也说得过去,咱们打了大胜仗,却有烦恼,你说,咱们该怎么回去呢?

无论是那种解读,都不能掩盖这些战士的骁勇刻苦和坚毅。所以说这是一首战歌,一首凯旋的歌。

在古代诗歌当中,对于战场战士的风貌是很少描述的,但这首诗表现了战争或者战场战士的风貌,可以让人感觉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风霜苦,道路难,盼望胜利,渴望回乡。而正是这种共通的人的情感,打动着你,振奋着你。

战争是人类必须共同避免的。但是不得不战时,我们也要有这先秦时代士兵的耐苦和勇气。一切的牺牲是为天下安宁寿考长!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诗词歌赋#霜雪#越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