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嘉庆帝四子绵忻的传奇人生:自己差点取代道光,重孙差点取代光绪

2020-11-19新闻10

在雍正帝亲身经历了九龙夺嫡之后,为了防止自己的后代再延续先辈的惨案,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这一项储君制度就是由皇帝秘密选好储君,设有两道遗旨。一道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一道由皇帝自己随身携带。

这很好的规避了因为皇子争夺帝位而导致天下大乱的可能,因为每个皇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被选上了。雍正到乾隆的皇位更迭是平平稳稳,天下无甚大事。后乾隆到嘉庆期间是因乾隆在1796年禅位于嘉庆,皇位的更迭更是不可能生乱。

但是到了1820年,嘉庆帝突然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清仁宗实录》中说是“此次跸图,偶感暍暑。”的原因,但实际原因已经成为了历史之谜。而不仅其死亡成迷,其继承人到底是谁也至今都是一个谜团。

嘉庆帝突然驾崩,按道理可以根据其随身携带的传位诏书以及匾额后的诏书来确立继承人的地位。但不料这两个都没有找到,朝臣无奈之下只好按照惯例请旨于皇后阿晋国,确立继承人。

而当时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膝下有二子,为皇三子绵恺以及皇四子绵忻。按道理说皇后的子嗣继位是为最好的,但是钮祜禄氏却并没有立自己的子嗣为帝。而是将她的样子,前任皇后所出之子旻宁立为了皇储:

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旻宁,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而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帝,钮祜禄氏这样的大义之举令道光帝十分感激,在之后的日子里对其一直都十分敬重,对自己的两个弟弟也是十分的宠爱。满朝也是对皇后钮祜禄氏啧啧称赞,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为何会没有传位诏书呢?

根据《清仁宗实录》中记载我们可以得知,在乾隆刚刚禅位给嘉庆之后。嘉庆就按照雍正“秘密立储”的祖制将旻宁立为了储君。也就是说一开始就是旻宁为皇储,且传位诏书早在当年就已经立好了。

但是嘉庆帝在继位前期忙于国事,后面好不容易上手国事之后又有国丧。以至于近十年的时间后宫无一妃嫔有所出,一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孝和睿皇后才诞下一子。这就是嘉庆帝的第四子爱新觉罗·绵忻。

这是嘉庆亲政之后第一个出生的子嗣,还是嫡子。自然是受到了嘉庆帝的喜爱,且绵忻自小便聪明伶俐且才情练达,桩桩件件远胜于旻宁。在绵忻渐渐长大之后,嘉庆便渐渐的有了改弦易储的想法。

在嘉庆二十五年驾崩之前,那时仅仅只有十五岁的绵忻还被嘉庆夸赞到“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就是说这时候其实正大光明匾额后的诏书已经被嘉庆撤出,准备改立绵忻的。不过不幸的是,在嘉庆还未将改立绵忻的诏书放上去,就去世了。

而这时候要立刻立储,但是绵忻仅有十五岁。若是立绵忻不仅显得钮祜禄氏私心偏袒,也难以得到朝中大臣的拥戴,种种原因之下,钮祜禄氏才选择立自己的养子为帝。得到了道光帝的敬重。

而绵忻在此之后被封为端亲王,道光帝对其也是十分宠爱。但不幸的是他在道光八年就因病去世,享年仅24岁。一生仅留下一子——奕志。奕志无后,道光帝的第五子奕誴便将自己的载漪过继给了奕志为子。

也因着这一层关系,在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之时,慈禧太后在挑选代替光绪皇帝的人选时就挑中了载漪的儿子溥儁,将其立为嗣皇帝(大阿哥)。其比祖父绵忻还要更靠近皇位,毕竟已经确定是储君了。

不过天不遂人愿,各派势力都强烈反对废光绪再立新皇的决定。无奈之下慈禧太后被迫放弃了废光绪立溥儁的计划,还在八国联军的要求之下将溥儁父子流放到新疆去了。也是可惜。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