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现场直击上海消防增援芜湖抗洪抢险 无为大堤上的坚守

2020-07-22新闻11

上海消防官兵在执行搜救任务时拍摄到的画面。 /上海消防供图

自7月5日,长江芜湖站超警戒水位,芜湖地区长江段已保持高水位超过半个月。尽管21日长江芜湖站水位出现缓落,较前日降低了0.02米,但依然超警戒水位1.42米。

对于守护着长江下游北岸包括芜湖市鸠江区、无为等多地的无为大堤而言,长期浸泡在高水位中,绝非好事。大堤两侧,不时有险情出现。

7月21日,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专业增援队,出现在芜湖市鸠江区东十三路上,为修复二坝镇蛟矶村外护大盾构段的破口,装填土袋。自7月19日凌晨抵达芜湖,消防救援总队的指战员们就没再停过。

装袋

7月21日10时许,靠近无为大堤的鸠江区东十三路上,一片烟尘弥漫。

这条原本人烟稀少的马路,如今人流密度大得惊人。市民志愿者、部队官兵、消防指战员……一支支穿制服或未穿制服的队伍分散在东十三路各处,埋头做着同样一件事:挖土装袋。

22岁的范崇威,已经埋头和黄泥“对抗”了1个多小时。胳膊上、脸上满是汗水。每挥一下铁锹,汗水就要跟着洒落下来不少。范崇威是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增援专业队的一员,19日,他和队伍一起经过8个多小时的奔波,连夜赶至芜湖,随后迅速投入到防汛抢险救援之中。

1998年出生的范崇威,对洪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概念,对于这些装满泥土的袋子将被运到的地方,也不甚了解。他们装土的地方,既看不到长江,也看不到堤坝。但像东十三路每个劳动者一样,他的铲子,鲜少停下来过。

每个人的心里,一个概念始终清晰:填土装袋,是为了守护大堤。

护堤

7月16日,无为启动防汛应急预案I级响应,无为市防汛指挥部接连发出指令,要求护卫无为大堤安全。

7月17日,长江无为大堤防汛指挥部指出,守护无为大堤安全已经到了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无为大堤防汛抢险进入决战阶段。

在芜湖市鸠江区二坝镇蛟矶村,这份压力,更是扑面而来。树木看不见树干、房屋看不见底楼,昔日种满经济作物的千亩良田只余一片泽国。这就是蛟矶村无为大堤靠长江一侧如今的景象。

7月11日,原本挡在长江和居住区之间的护大盾构段圩堤出现了约80米的破口,长江水从破口处流入圩区,蛟矶村住在无为大堤外侧的居民,紧急被转移至安置点,圩场内3000多亩土地被江水淹没。江水与村落之间,仅余一道大堤相隔。

消防指战员们装填泥土的袋子,就是为了修复护大盾构段的80米缺口。

75岁的古阿婆一家居住在无为大堤内侧的永宁村中,大堤外圩区被淹后,由于大堤外侧水位过高,古阿婆家出现了内涝、渗水的现象。小股的清水从地下渗透而出,将泥土泡的松软、潮湿。古阿婆家的墙根,用脚轻轻一踩,就有水泡冒出。屋子内的地面,更是潮湿一片。古阿婆一家已经在大堤下的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他们迫切希望江水能够早日退去,大堤的保护,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保家

在永宁村靠无为大堤一侧,一条红色条幅清晰可见。条幅上一排大字: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在永宁村无为大堤段负责巡堤查险工作的巡查队队队员徐云春说:“感谢你们从上海来支援我们。”言语间,好像他就是永宁村本地人。

但事实上,徐云春是地地道道的巢湖人,7月9日才来到永宁村。他说,自己家附近也出现了汛情,但他并不担心。“芜湖安全了,巢湖肯定没问题的。”徐云春说。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在为捍卫家园而战。

蛟矶村村民老张的家就在被水淹没的地段,如今,家里的老人、孩子已经都在安置点。老张说,蛟矶村的防汛队伍,每日奋战在大堤之上,这两天都在忙着抢险,他自己已经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听闻上海消防官兵们也在为蛟矶村附近的险情打沙袋,他特别高兴。

不眠

昨天晚上7点,在东十三路装填了一天土袋的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专业增援队一编队指战员们回到了驻地——三汊河初级中学。今天清晨,他们又将出发奔赴下一个任务点。

下午接到群众求助,上海消防救援总队跨区域专业增援队三编队立刻赶赴鹤毛镇和蜀山镇进行搜救任务,截至19时,已协助疏散转移了200余人。

在无为市黄佃圩黄埠村童墩自然村堤段,由于大坝多处出现塌方,35名上海消防指战员从昨天上午开始,一直在为加固堤坝奋战,不知道何时才能休息。

在由教室改造的休息点,指战员们克服蚊虫、停水等困扰,抓紧一切时间,养精蓄锐。因为他们知道,新的任务随时都可能到来。

另一方面,芜湖市的居民也在为自己的家园而战斗。徐云春将巡堤查险的任务,交给了来接班的搭档。一天24小时4班轮转,无为大堤上,永远不会缺少巡堤查险的人。夜晚,黄澄澄的照明灯亮起,堤坝被点亮成夜间的一道风景线。

#大堤#无为#上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