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食周粟——德厚流光的先贤之伯夷叔齐

2020-11-19新闻6

不食周粟,字面意思就是说不吃周这个国家生产的粮食。后来人们用来借喻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因生计而折节,光风霁月,荡漾英游,这个典故主人公为上古先贤叔齐和伯夷。

相传叔齐伯夷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是长兄,叔齐是三弟。为人父母的大多都喜欢幼子,国君也不例外,所以孤竹国君在世的时候册封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孤竹国君死后,按照当时的伦理制度,嫡长子应该即位,但风光霁月的伯夷却说:“应该尊重父王生前的遗愿,国君的位置应由叔齐来作。”为了不让弟弟难堪,他逃到孤竹国外,于是大家只好按照遗愿推举叔齐作国君。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不义,于礼不合。”他也跑路了,和他的长兄一起过流亡生活,那么王位最终给谁呢?别着急,肯定轮不到你和我,老二占了便宜,就剩他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了王位。至于他是怎么想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换位想象一下他的心理)。

后来伯夷和叔齐一路流浪到了山东一带(孤竹国据考证位于河北唐山一带)和齐国人一起生活,后来听说西伯(就是周文王)善养老者,兄弟俩决定去投奔周地过他们的后半生。刚走到半路,伯夷叔齐就碰上周国的部队,原来西伯已死,西伯的儿子武王继承了王位,武王还来不及埋葬父亲,就用车载着周文王的遗体前去攻打纣王,伯夷叔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是为不孝;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是为不忠。”武王手下的士兵闻之想要杀死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仁义之人。”就叫士兵把他俩扶到路边继续前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王朝兴替个人的道德标准在此面前形同虚设)。

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成为了天下共主,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两人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兄弟两个离开了周朝的统治疆域,到一个叫首阳山(位于甘肃定西市)的地方隐居下来,采薇为生(挖野菜来生活,采就是挖,薇就是野菜)。某天,当地的一个农妇看到他们,了解情况后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现在采摘的野菜也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呀(卧槽,这个牛逼,我怀疑是不是看他们不爽的人派来逼杀他们兄弟二人的)。”二人听了以后觉得这农妇说的是事实,然后决定绝食,以死明志。后来两人竟真的饿死在了山上。这就是不食周粟的由来,典故出自于官方史书《史记·伯夷列传》,历代名人对此事都有记载,如孔子、孟子、墨子、管子、韩非子、庄子、屈原、吕不韦、司马迁等,可以肯定这是真的,绝非杜撰。

透过现象看本质,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行所为,而誓不行所不为,可谓能守志达节。能为坚持践行自己志向而不惜生命、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光风霁月,值得后人敬仰学习。水太凉以及为了五斗米折腰之辈真应该学习一下,你看看现在的人,为了活着,无所不用其极,视节操于无物,苟活于世,行尸走肉,与禽兽何异?能不为名利,以死明志这样的人在当今真的是屈指可数,唉。

愿你我能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趣味,不求成为伯夷叔齐这样的先贤,也不能成为行尸走肉之辈。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