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本病证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以下是颐年堂国医馆真实病例。
向女士,女,湖北恩施人。2020年8月27号初诊。
诉全身浮肿十几年余。患者多年来无诱因出现全身浮肿,曾到多家医院检查,原因未明。查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甲状腺功能全项等检查均正常。采访时向女士说:中西医都看了,钱花了,痛苦也没有减轻,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后来同城在你们这儿有看好了的病友,所以我也来找谈教授试试。看好了我定给你们做宣传,把我朋友也介绍过来。
刻诊: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凹陷不起,晨轻暮重。伴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大便干结,夜尿频多,经色暗,有血块,淋漓10余天未净,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肝郁脾虚、运化无权,水液停留,治宜疏肝健脾,利水调经。15剂。每日1剂,水煎2次,饭后分服。
2020年11月10号复诊。服上方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月经已净,进食增加,大便已畅,夜尿仍多,舌脉如前。前方有效,仍守上方加减。7剂。
特发性水肿是现代医学病名,其发病机制未明,又多见于妇女,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引起水液代谢紊乱有关,属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水肿特点为晨起眼睑与手的水肿明显,夜间下肢为重,白天尿量正常,卧位时排尿增多,临睡前水肿最严重。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体态肥胖,常伴头晕、神疲乏力等症状,谈教授认为这是气虚之象,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宣肃肺气,脾虚失运,升清降浊失调,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发为水肿。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不能调畅气机,也可致水湿内停。
谈教授一则用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通调水道。二则以药上行巅顶,下至血海,旁通四肢,外彻皮毛,它能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使气血水各司其能,各归其所。
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脾气的升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这些脏腑功能正常,则三焦发挥决渎作用,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可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反之,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上述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不利,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即可发为水肿。
谭教授谈到,中医中以下几种的水肿病因病机:
风邪外袭,肺失通调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上则津液不能宣发外达以营养肌肤,下则不能通调水道而将津液的代谢废物变化为尿,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毒浸淫,内归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痈疡疮毒生于肌肤,未能清解而内归肺脾,脾伤不能升津,肺伤失于宣降,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济生方·水肿》谓:“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
水湿浸溃,脾气受困脾喜燥而恶湿。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水湿之气内侵;或平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使脾为湿困,而失其运化之职,致水湿停聚不行,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湿热内盛,三焦壅滞“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湿热内侵,久羁不化;或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三焦为之壅滞,水道不通,以致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发为水肿。
饮食劳倦,伤及脾胃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肾气虚衰,气化失常“肾者水脏,主津液。”生育不节,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以致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遂使膀胱气化失常,开合不利,引起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以上各种原因,有单一原因而致病者,亦有兼杂而致病者,使病情颇为复杂。此外,起居失常、劳欲过度、感受外邪、饮食过咸、情志不遂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肾三脏,与心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
在发病机理上,肺、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肺脾之病水肿,久必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重;肾阳虚衰,火不暖土,则脾阳也虚,土不制水,则使水肿更甚;肾虚水泛,上逆犯肺,则肺气不降,失其宣降通调之功能,而加重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致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
因此,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肿顽固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