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私利至上的“官场价值论”,认为厅局级官员性价比最高、最实在也最安全……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重庆市黔江区委原书记杨宏伟的忏悔书,讲究“性价比”的心态引人深思、让人警醒。
图源网络
性价比是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是反映物品可买程度的一种量化的计量方式。人们常常以性价比的高低作为是否购买商品的标准之一。杨宏伟身为领导干部,用“性价比”衡量职务,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工作和生活,折射出政绩观的错位和扭曲。面对组织的提拔重用,他本该认识到自己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本应以更昂扬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但他却信奉庸俗的官场“性价比”之说,精神之钙严重流失,初心使命抛诸脑后,理想信念动摇,不仅让自己一步一步陷入深渊,也污染了当地的政治生态,耽误了所在地区的发展。
类似追求“性价比”的做法,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有其他表现。有的遇到能显政绩、获提拔、受表彰的工作争先恐后,对问题复杂、矛盾交织的工作避而远之,唯恐“麻烦”落在了自己身上;有的干事创业只挑立马出成绩、见实效的事,不愿干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有的看重是否有“油水”可捞,无利可图就能推则推;有的只想在台前出风头,一旦做些幕后工作就满肚子牢骚……追求“性价比”,说到底就是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一心想着去追求为官的“性价比”,用商品交换原则来衡量工作值不值、划不划算,又怎么能踏踏实实、潜心静气地干事呢?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怎样的作为。身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一定要有不拈轻怕重、不挑三拣四的担当,一定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倘若干事创业不以是否有益于党和国家事业、是否有利于群众为标准,凡事先把个人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先盘算个人能从中获得几分收益,怀揣这样的心态怎能成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个人又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