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家长要求救娃者删视频被拒 双方纠纷仍未达成和解

2020-11-19新闻27

11月14日上午安徽马鞍山的一家工厂外,一男孩被独留车内,头探出车窗,脖子卡在窗玻璃上,情势危急。工厂的几名员工发现后,试图进行安抚和施救。男孩最终在家长的及时到场下获救。凌先生作为解救者之一,将现场情况拍成短视频上传网络,被男孩母亲林女士以侵犯隐私为由要求删除。事经媒体报导后,引起了网友的激烈争论,一方认为不能让好心人寒心,另一方则认为隐私保护不可或缺。目前双方仍未达成最终和解,记者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独家采访。

施救者凌先生:上传视频是为尽快联系男孩家长,望好事不要再节外生枝

许多网友认为,事件争执的焦点在于凌先生是否应拍摄视频并上传网络。凌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需要解释”,一则自己不会视频处理技术,二则将车牌和男孩等信息故意拍摄与上传,是为了借助微信朋友圈、抖音等互联网传播渠道,通过相互认识的人,在车内手机号码无效的情况下“及早找到孩子的母亲,联系她让她过来”。

“传播范围没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大”,凌先生说,到下午时,视频共获赞一千余次。凌先生称,大约上午10点拍摄和上传完视频后,自己就重新回到了工作中去。下午三点左右,凌先生打开抖音对表示关切的留言者门进行了简单的回复。晚七点时,被救男孩母亲徐女士也看到了这则视频,开始通过私信和电话与凌先生进行沟通。

凌先生称,徐女士确实在语言上表示了感谢,但接下来通话中她“咋咋呼呼”、“很恶劣的”口气让他感到了排斥,一气之下拉黑了对方。据凌先生讲述,晚九点左右,接到徐女士报警的警察对双方进行了调解,但未能取得进展。警察离开后,凌先生尝试通过徐女士的朋友进行协商,徐女士拒绝后离开。

“事件有点往网络暴力的方向发展了,到这种程度,大家都不愿看到”,凌先生说,他可以把视频删掉,同时认为徐女士“欠我一句道歉”。凌先生希望此事“到此结束,不要因为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让好事发生了变化。”

被救男孩母亲徐女士:视频已对自己造成伤害,否认对凌先生口气恶劣

僵持之下,被救男孩的母亲徐女士认为凌先生应该“向我道歉”。徐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给自己带来了伤害:“网友评论让我很心痛。我哥哥不认我了,我的母亲责怪我,我的公公婆婆埋怨我,现在就像那种众叛亲离的感觉。”徐女士认为,一般人都接受不了这样的对待。

至于危险的酿成,徐女士回忆道,14日上午,自己开车带着孩子来到工厂找“离家出走26天”的孩子父亲,因担心工地高空坠物而将孩子留在了车内,又因怕孩子意外启动车辆而拔走了钥匙。车辆不久后自动锁门,此时车窗上抬,孩子头被卡住,险情发生,车辆开始报警。徐女士称自己听到报警声响后立刻赶回车旁,用钥匙将车窗摇下,解救出小孩。

徐女士自责于自己的过失,认为凌先生若对关键隐私信息进行模糊处理,将接受视频的存在,以让人们引以为戒。然而徐女士担心,正在流传的、未经处理的视频恐对孩子未来的学校生活造成困扰,“在宝宝的心理留下阴影”,损害幼小的自尊心,因此一直向凌先生寻求进行删除。对于双方交涉的过程中,凌先生所称的“恶劣的口气”,徐女士回应称,“我不觉得我哪里对他不礼貌,不尊重,我一直都特别感激。压根就没有强制性的口吻和心态。”徐女士与凌先生14日晚的私信记录。徐女士供图

徐女士与凌先生14日晚的私信记录。徐女士供图

“现在他(凌先生)已经弄到这一步了,基本上全国都可以看得到了。而且很多网友就像人身攻击一样,我接受不了,”徐女士说,“他的行为真的没有办法理解,我真的做不到原谅。”截止发稿,凌先生和徐女士双方仍然未达成和解。

法律界人士:男孩母亲若诉拍摄者侵犯隐私恐证据不充分,救助他人与发布视频都需多一分谨慎

目前被救男孩母亲徐女士已有寻求司法解决途径的打算。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徐女士若起诉凌先生侵犯隐私权,“法律证据是不充分的。”

李斌介绍称,在界定侵犯隐私权前,需要确定是否存在隐私。事件中车辆乃是在上午停放于公共场所,且男孩头部悬于车窗之外,情况紧急,凌先生及其工友的施救的行为是一种属于无因管理的善举,并不对隐私权的客体,即私人生活安宁构成侵犯。李斌也提醒人们在救助他人时应多一分谨慎,私密信息的披露和救援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法律关系,要守好自己“行为的边界”。

此外,按照凌先生的陈述,上传视频是为警戒与提醒,因此其主观动机具有合理性,一旦被诉,凌先生可以提出有效抗辩。同时李斌认为,凌先生应将视频及时删除,“避免相关纠纷持续激化”,不应仅仅因所谓的对方言语不友好而意气用事。同时,李斌也认为将此事诉诸法庭“没有必要”,呼吁双方“互谅互让”、“坐下来谈”,各自体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妥善解决问题。

李斌分析,目前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凌先生的行为在存在合理动机的情况下,不应对此进行诸如“宣扬善举”、“炒作自己”的其他揣测。最好的情况是双方的良性推进,即徐女士婉转地提出要求和建议,凌先生也体谅到一位母亲心灵的感受和想法,双方相互关照,都应避免让对方产生不愉悦的感觉。

这次事件也从侧面反应出,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借助移动互联网获得巨大的传播力,李斌建议,在自媒体时代,发布者须对内容的事实基本来源进行审核,不应侵犯他人权利,对相关主体造成负面影响。具体案件的认定会对内容发布者的主观心态和客观影响进行考察,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线上侵权造成的后果比传统线下侵权更为严重,”李斌说,因此承担的责任会更加严重。

心理咨询师:认定动机方辩人心善恶,拓宽视野以避随意褒贬

“事情的善恶的核心是动机,”北京心灵时光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师穆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在心理咨询上,往往通过反复“面质”的方法来探求一个人的感受和信念,了解人的动机。穆凯说,如果凌先生的动机是帮助孩子、警戒他人,社会则不应苛求他的善意,过于求全责备;如果凌先生希望借此制造热点,吸引关注,那么“就是一个问题了,徐女士没有义务用自己的苦难让你出名。”

“辱骂没有意义。”对于网络上支持某一方,而对另一方进行攻击的网友们,穆凯建议称,不应用局限的小范围来看待事件,而应扩大视野,向事件纠纷各方给予更多的善意,尝试去对他们各自的压力和痛苦进行共情,以避免一场恶意的争斗。穆凯呼吁,无论各方存在怎样的瑕疵和不妥之处,网友们亦应尽量少用攻击、指责和贬低来对待他们,“可能这是唯一能对他们起到帮助的做法。”

来源:人民日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