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现在的西安市就是古代的长安,也就是说,故长安改名为西安。但实际上,现西安市和故长安并不是一回事,故长安从来没有改名为西安,西安也从来没有取代故长安,即便到了现在,还有一个西安市长安区,在古代,长安和西安的关系和现在差不多,是隶属的关系。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长安在古代是十数朝故都,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都城,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史的厚重感是别的都城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是千年的政治中心,其经济地位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汉朝丝绸之路建成之后。
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沟通东西经济、文化等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隋唐时期,长安城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更是备受瞩目,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却在大唐灭亡之后,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荣光。
我们熟悉的长安在古代实际上也有好几个名字,其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也有所变化,长安作为都城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即当时的丰镐,再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咸阳和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设立的都城咸阳城。
而“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汉长安城正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长安城位于长安县内,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名字,还是得益于汉高祖刘邦,高祖五年设置长安县,两年后在长安县内营建未央宫,并迁都于此,这就有了汉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
王莽篡政之后一度改名为常安,可惜没有常安。东汉之后,长安城被破坏得比较严重,因此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并没有将都城设在原来的汉长安城,而是在汉长安城南面、大兴县内营建了大兴城。而后来的唐长安城正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唐长安城是长安最鼎盛时期的存在,它当时分占两县,有108坊,东边五十四坊位于万年县,而西边五十四坊位于长安县,这也算是“万年长安”了。我们现在所怀念的是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它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盛唐有多繁荣,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有“百万”人口的长安城。
所以我们看唐朝时期,以长安为题材的诗和带有长安的诗句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唐朝时期有六百余名诗人写过与长安有关的诗,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留下了数首和长安有关的诗。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孟郊的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甚至唐末的黄巢还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其中写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惜,让世人称羡的长安城在安史之乱之后就没怎么太平过,一直到后来唐朝灭亡,长安城也被毁得差不多了,之后,长安似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实则不然,只不过作为都城的长安城荣光不在,但长安县一直存在。
长安城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而西安似乎一下子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实际上,西安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还是明朝初期的事情,洪武二年,即1369年,徐达西渡黄河,平定陕西。朱元璋将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安定西北”之意。西安府隶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15个县,其中就有长安县。
而原本的长安城其实就在长安县内,更在西安府内,现在的西安即为则个西安府。西安府向上追溯的话,最近的就是元朝的奉元路、安西路,再往前追溯就是京兆府,中间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曾改名为雍州,大唐时期也是京兆府,领二十二个县,其中就有长安县、大兴县、万年县等。
隋朝时期则为京兆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京兆郡和京兆尹之间不停变换,汉朝时期也是京兆尹,在秦朝时期则为内史府,再继续追溯就是京畿之地,他们辖区之内都有一个长安县。
所以我们看,长安和西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自古至今,长安就是西安的一部分,即便到了今天,也是西安市长安区。
实际上,唐朝之后,还有朝代想在长安或者说陕西的某个地方立都,只不过最后都未成形,最著名的应该是朱元璋时期。朱元璋曾想过迁都,当时御史胡子祺对朱元璋说:
“夫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莫关中若也。”
所以朱元璋让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寻找一个合适的建都之地,他在陕西视察了很长时间,献上自己亲手绘制的陕西地图,但紧接着他就病了,且不久之后病逝,朱元璋迁都的心思随之消失。
而后来,朱元璋去世之后又来了一个靖难之变,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夺取政权登基称帝,继而迁都北平,陕西就被抛诸脑后了。
这其实也算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早在隋朝时期,隋炀帝就开始兴建西京洛阳,经济早已向东南转移,政治也跟着往东转移,再加上气候的因素,长安城实际上也的确是越来越不适合作为一个都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