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扬州广陵:让“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变为现实模样

2020-11-18新闻30

原标题:扬州广陵:让“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变为现实模样

广陵区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立足身处扬州“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核心原点,确立了“产业立区、项目强区、文化铸区、生态兴区”四大发展战略,在发展布局上形成了“开发园区、广陵新城、东南新城、明清古城、沿江乡镇”五大生产力板块,并以文明城市建设长效常态工作为抓手,为百姓办实事好事。

上午十点半,仁丰里原住民张呈生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晒太阳。69岁的张呈生从没想过,生活环境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乱七八糟的电线不见了,生锈的自来水管更换了,路面平整了,家家户户都接上了天然气,有了卫生间、坐便器……

最让张呈生感得幸福的是,家门口就有一座24小时城市书房,有空他会去看书,“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家靠得近,更方便。”

距张呈生家不远的一个院子里,古琴声悠扬回响。正在弹琴的是27岁的扬州姑娘王慧敏,她已经在永乐琴坊学习古琴已经半年多了。“学古琴其实也需要一种氛围,在这学琴,是种享受。”王慧敏说。

“现在的仁丰里是文化一条街。”永乐琴坊的主人许昌武也见证了仁丰里的“蜕变”。十多年前,许昌武将琴坊选择在仁丰里时,仅仅因为它紧邻文昌阁,而如今,除了原汁原味的扬州市民生活,古琴、剪纸、漆器、民宿……仁丰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记者了解到,仁丰里是扬州明清旧城内唯一的历史街区,有着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保持了完整、清晰的鱼骨状街巷体系。2013年,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改造被纳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原汶河街道文化站站长、非遗剪纸大师庞建东介绍,街区用‘惠民契约’,通过租赁居民的老旧房屋,打造文化空间,引导社会力量加入改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紧扣“色彩、高度、基因、留白、产业”等核心要素,广陵区建设新城、复兴古城、改造旧城,城市颜值不断刷新。同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上午11点半,高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内,一群老年人正在排练扬剧,好不热闹。 “我从小就喜欢扬剧,原来想唱没地方,现在我们成立了扬剧团,大家唱唱很开心。” 79岁的刘春山说,自己从“村民”变成“居民”后,不用种田了,有医保,住楼房,交通也方便,家附近还有公园可以锻炼,“从没想过生活能这么好”。

45岁的陈建波也是高桥村村民,之前在扬州西区打工,每天上班骑车要40分钟。2019年,陈建波家拆迁,经社区介绍进入当地企业江苏宏昌天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上班。通过技能培训,陈建波很快就胜任了当前的工作。而更让他觉得幸福的是,如今上班只要几分钟,收入也更高,生活更有奔头了。

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截至2019年,全区实现GDP 664.89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2%。”广陵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朱勇表示,近年来,广陵区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颜值不断刷新,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在广陵已逐步变为现实模样。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郑艳秋 王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