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白岩松:中国人什么都有了,唯独没有幸福,那中国人都有什么?

2020-11-18新闻10

我要去桂林呀,我要去桂林,我有了时间却没有钱,等我有了钱却没有了时间——记的这是小时候唱得一首歌,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后来才明白他唱的不是金钱也不是时间,而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没有好好珍惜。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

人民跟着祖国富强沾光,可以共享发展成果,特别是近两年国家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让一大批农村和城市的居民告别了贫困状态,迈入崭新而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然而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富裕并没有带来全面而完整的快乐,反而有些人在致富之后依然不快乐,问题到底出在哪?中国怎么了?中国人怎么了?今天就让我们听听白岩松的讲述。名嘴白岩松

白岩松应该没有几位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名字在新闻界太响亮了,他和敬一丹搭档的《感动中国》一直让人记忆犹新,白岩松以他的严肃、庄重、理智树立了新闻人的形象。

白岩松1968年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他的个性也如大草原那般豪放,从他的一字一句、一颦一笑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热情和奔放,只是他一直在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绪,并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之后,白岩松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周刊》《新闻1+1》《感动中国》《东方时空》等节目,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三峡截流、国庆盛典等直播场合都离不开白岩松的身影。

其实白岩松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主持好手,妻子一直支持并纠正他的主持风格,连错别字都要纠正得一清二楚,所以现在白岩松的主持特别流畅,他是中国主持界少有的几位几乎没有任何口头禅的人。

白岩松和妻子是同事关系,最初白岩松一无所有,只是个普通的小编辑,但是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妻子,婚后两个人一直恩爱有加,儿子白清扬也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

一个男人的魅力就在于是否承担家庭责任,白岩松做到了家庭和事业的兼顾和双丰收,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良好品格。

白岩松特别喜欢演讲,他的演讲都是那种很宏阔、很大气的哲理思辨,他能够从一个别人想不到或者折中的方式侃侃而谈。

对任何事情的深层次原因都娓娓道来,评论中透着犀利,而且在这种犀利中能够看出对一些事情的毫不留情。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白岩松的主持风格,但是我认为白岩松特别有社会责任感,将希望寄托于号召并唤醒更多的人。

正因为白岩松一身正气和朴实无华,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播音员主持,还曾两次参与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因其卓著贡献,现在已经可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人都有什么?

五千年的中国史跌宕起伏,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却延续了古国的传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中国百姓的以水承舟。古代的鼎盛王朝间或出现,目前中国也走在上坡路上。

从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中分身出来,中国百姓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推翻三座大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小康和温饱、共同走向富裕富强和民族复兴。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走到了收尾阶段,中国百姓打了一个翻身仗,富裕生活成了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目的。

中国人目前有什么?车子、房子、票子貌似都不缺乏,至少大多数人已经脱离了父辈衣食无忧的状态。

以新婚的小两口为例,多数中国父母已经为小两口准备好了彩礼和嫁妆,车子、房子是两个人财产奠基的标配,亲朋好友又将份子钱作为临时基金"借"给小两口,小两口得以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生活。

中国人的富富在孩子,很多父辈不舍得为自己花钱,却将一生的积蓄倾泻在孩子身上,北京的家长基本都是这样的范例。

自己衣食简朴饮食清淡,每日计算生活成本并滚雪球式积蓄,多数积蓄都投资到孩子的教育上,一个留学的孩子需要动辄百万的资金。

资金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至少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人富了,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有能力一掷千金,很多时候中国旅行者成为挨宰的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下海经商和投机倒把的人异军突起,一些人在擦边球中间获得了高额利润,比如采矿老板在低成本的状态下成为亿万富翁。

琳琅满目的橱窗和格子化的淘宝铺呈现充溢状态,目前中国人的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绝对的生活贫困状态很少。

看上去中国人不缺什么,但又仿佛缺了很多东西,从人人低头刷手机就能看出中国人的无聊,那么中国人到底缺什么?

中国人没有什么?

物质和精神往往不是同频共振,物质进步的速度远远快于精神进步的速度,甚至可以说人类在思维的某些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状态,每一代人的物质财富可以留给下一代。

财富是可以如接力棒一样直接传递的,但每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却不能直接融入后辈的生活,期间需要后辈的主动吸收、融化和排斥,而物质财富几乎不具有排斥性。

时至今日,中国政府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但我们发现中国人在生活中缺少一些精神力量:

一是缺乏完善的机制,中国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善,而且正在完善中,但是在每个领域都有漏洞,中国人恰恰喜欢发现和猛打擦边球;

二是缺乏信仰,很多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跟西方的基督教等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不同,没有信仰的生活是没有力量的生活,至少没有其他信仰应该信良心,不过什么是良心,这个概念的界定也是差异性的;

三是缺乏精神支柱,中国家庭越来越趋于离散,人们从乡村涌向城市的过程也是从团结到分散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孤独。

在陌生社会中往往无人理睬,一个人穿过茫茫人海拥抱未来,孤独和克服孤独是现代人的生活命题,精神支柱的缺失让中国社会走向无视和冷漠。

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那么难?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街头访谈栏目,偶遇观众并询问:"你幸福吗?"很多人都表示比较幸福,还有人插科打诨地回答:"我姓张。"由此可以看出幸福与否是现代中国人的终身追求。

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的标准正在逐渐上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幸福感体现在吃饱穿暖,那时候补丁并不是问题。

新时代中国人的幸福感建立在更大的比较之上,因为新中国刚建立时的百姓趋于公平,人们在公社大锅饭中过活。

随后贫富差距在中国社会逐渐拉大,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富人更富而穷人更穷,穷人又很难在这样一个迅速变迁的社会咸鱼翻身。

随着高铁、网络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收集迅速而及时,每个角落的讯息都可以直达每个人。

人们在讯息接通之后就开始对比,如今幸福成了对比后的不幸福,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止步于衣食足,还要获得更多奢侈性的东西。

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要有,甚至出现了满目攀比,比如小学生也有比一比谁家的车和房子是什么样,父母在做什么工作,这些都让这个社会走向了无穷无尽的奢侈黑洞。

原来的中国是蔽塞的,人们生活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乡村,并且依附在土地之上,对外界的变化并不敏感,村庄里的生活除了恬淡还是恬淡。

现在的中国是开放的,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人们在这个瞬时变化的地球上你来我往,美国发生的事情能够立即传到中国。

中国发生的事情能够立即传到太空,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看见好东西都想占为己有。

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得到了还想要求更多,人们就在这样的经济利益链条中不断攀登,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困境,其实也是全世界的困境。

中国人赚钱的能力增强了,但是却有更多的人抑郁了,他们都称自己不幸福,甚至在痛苦中不可自拔,这种不幸福不是天赋的不幸福,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的不幸福。

那么想改变这种现状,唯有修炼自己的身心,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自我的精神节奏。

文/南宫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