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乌镇网事⑤乌镇打造了国内首个“云上农业”样板间,实现“靠云吃饭”

2020-11-18新闻25

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召开前夕,读嘉记者走进乌镇、桐乡开展体验式采访,看“数字赋能”带来的各种场景革命。

现在推出“乌镇网事”系列⑤,乌镇打造了国内首个“云上农业”样板间,实现“靠云吃饭”,有多神奇?一起跟着记者来看看吧——

在乌镇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云棚系统试验区内,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西红柿迷沙2号长势喜人,一旁的屏幕上,同时实时显示着乌镇和寿光两地培育基地里的土壤湿度、气温情况等种植数据。

乌镇与山东寿光相距833公里,土壤、气温、湿度均有较大差异,但通过5G云棚系统,两地的西红柿实现了统一标准生长种植,品质趋同。

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在谭家湾遗址附近生活,并诞生了璀璨的马家浜文化,这里不仅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的稻作文明发源地之一。如今,古老的农业文明与新生的互联网在乌镇“邂逅”,为我们描绘出“数字农业”的全新模样。

从“靠天吃饭”到“靠云吃饭”

山东省寿光市是全国著名蔬菜基地,在寿光市的野虎村,农民们种植的西红柿迷沙系列,口感好,深受长三角地区顾客欢迎。

“因为距离主要的消费市场路程远,不仅推高了我们西红柿销售的物流成本,而且影响西红柿的新鲜度。”野虎蔬菜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先,他们也曾打算在长三角地区试种迷沙系列,但考虑到两地土壤、湿度、气温等有较大差异,一直不敢尝试。

今年,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建成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野虎合作社将迷沙1号的种苗运到乌镇进行培育,“一直以来,我们种植西红柿何时应该浇水、施肥,全都是凭经验和感觉,没有系统的数据,试验场通过物联网技术,在两地培育的土壤中铺设三层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等情况,实现数据‘上云’,农户通过比对两地数据,知道何时该浇水、施肥等,实现标准化生产。”

前不久,迷沙1号在乌镇培育成功,这几天已开始迷沙2号培育试种,“有了云上试验场,我们农户从‘靠天吃饭’变成了‘靠云吃饭’,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农业合作社统一打造的品牌,在长三角地区进行标准化种植迷沙系列西红柿。”上市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长三角地区的高端消费市场,迷沙系列每斤预计最高能卖到20元,比当地收购价翻出好多倍。

5G“加持”下的“数字农业”

事实上,两地共享“云端数据”背后,有着强大的北斗5G技术支撑。

谭家湾遗址公园运营管理(桐乡乌镇)有限公司副总裁韩震告诉记者,在云棚里,除了土壤中有传感器以外,空中轨道机器人还会来回“巡视”,在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肩负着监测病变植物拍照识别及远程诊断等职责,“利用在云棚部署的5G+数据桅杆,这些机器人采集的数据,都加上了北斗定位数据,不然,不同地方数据混杂,对数据后续利用会产生不利影响,‘脱敏’后的数据通过5G网络回传至农业大脑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精准的种植模型,为作业人员提供精准作业决策信息,达到精准种植,合理灌溉,农业溯源的目标。”

云上农业试验场不仅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而且配备了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机器人”,让农业生产更省时省力。

在一拢拢的番茄中间,一个黑色的机器人,“背着”蓝色的框在田间移动,可以帮忙采摘和运输;国内首个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四足机器人——“龙犬”在云棚系统中进行环境感知模型训练;凤岐技术研发的“熊猫”穿梭机器人、“云雀”空中轨道机器人正在进行作业系统测试。

而在大棚外金灿灿的稻田边,还有巡检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在工作,它们可对病害、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工作人员在可视化监控与管理界面进行精准操控作业,实现智能种植,智能防虫,智能除草。

发挥数字农业引擎作用

走出大棚,在一旁的云棚系统数据方舱内,记者看到硕大的屏幕上,显示着试验场内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专家、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

“这里是试验场的‘智慧大脑’。”韩震表示,目前该系统总负载能力约1000亩,已经开始为山东寿光野虎蔬菜合作社、山东利津智联农创工场、西藏曲水净土健康产业园提供数据支撑服务,接入各类云棚面积总计超过153亩,系统通过对各类农业数据的上云,实现种植、追溯全流程的数字化,为“上云”的各涉农主体提供跨区域综合赋能服务,让农民不再依靠经验种田,而是依靠精确的数据种田。

目前智慧网格试验区已完成中科院赵显峰教授“黑糯1号玉米”、北大荒麦套稻、寿光云农生物“大龙”茄子、寿光蔡曦农业合作社“独根红”韭菜等在内的9个农业新品种试验种植。

据悉,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是国内首个投入运行的云上农业试验载体,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各应用场景的全面引入,构建以乌镇为中心,服务全国的数字农业超级接口和赋能中心,打造了国内首个“云上农业”样板间。

来源:嘉兴在线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