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川全面建立河长制三年后 沱江变清了

2020-11-18新闻17

“连续10个月出境水质都是地表水三类。”资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吴登良捏着一份报告,指着不远处的江水说,沱江水质在不断好转。而这个结论,也得到了泸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欧月文证实——沱江在泸州龙马潭区注入长江。

发源于九顶山南麓的沱江,流经四川阿坝、德阳、成都、资阳、内江、自贡和泸州六市。过去多年,水质整体偏差的沱江一直是四川水污染防治的难点和重点。

全面建立河长制三年后,沱江干流水质好转的密码正在被解开。

流域“一盘棋” ,7市29县(市、区)不再“各唱各的调”

“齐心协力。”提到沱江的治理,资阳市水务局副局长吴登良认为,多年来实践最重要的经验是流域“一盘棋”。

沱江流经四川六个市州,沿途所经之处,多是全省工业、城镇和人口稠密区。但是,在全面建立河长制以前,怎么治理沱江,各地却是“各唱各的调”。

而“各吹各的号”的结果就是,至2017年,此前至少经历了10余年治理的沱江,水质并没有明显好转。泸州龙马潭区水务局局长陈刚提到,作为沱江流域的“末梢”,过去从入冬到第二年夏初,境内20.8公里的沱江干流沿线多数时间处于五类水质以下。用龙马潭区居民李杰的话说,过往冬季的沱江“鱼都钓不到,都被熏晕了”。

那么,河长制下,沱江如何实现“流域一盘棋”的?

先看“骨架”——河长制。2017年,沱江被列入四川省十大主要河流,明确两位省领导出任沱江河长。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分段河长,设立10658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责任体系,实现从“九龙治水”到“一拳发力”。

随后,在河长制体系下,沱江流域的“一河一策”的保护治理方案出炉,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整体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将沱江流域所在的7个市29个县(市、区)划分为15个控制单元。

“像我们这个县,沱江的所有支流在出境时都设置了省控断面。”乐至县委副书记李文波介绍,自从有了河长制工作体系,基层党委政府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也倒逼找到了自己的治水思路。

做好“一道题”,聚焦五大重点做好污染治理“减法”

明确了责任、构建了机制,如何闯入深水区,啃下沱江治理的“硬骨头”?

“做好‘加减法’。”四川省河湖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构建体系、任命河长,只是“有名”,而要“有实”和“有为”。

其中,做“加法”是必须要增加沱江枯水期流量,实现生态容量的“扩容”。

“作为季风区的河流,沱江冬季流量往往只有夏季的二十分之一,生态容量小,要想办法增加。”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四川就制定了省内七条主要江河的生态流量执行标准。所谓生态流量,就是一条江河保持生态平衡所需要的水流流量,沱江名列其中。

吴登良说,保障生态流量,也是保障沱江水质的重要举措。从2018年底开始,四川尝试在枯水期从岷江经过都江堰灌区、青白江从上游给沱江注入水量。

政策再次加码。就在11月11日,四川省水利厅正式建立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资源调度协调机制。其基本原则为,“兴利服从生态、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

“换句话说,枯水期水库、电站都有可能参加到维护沱江生态流量的行动之中去。”前述负责人说。

再看“减法”,则是指在河长制下,推行源头治水。

“没有污染源,就没有被污染的河水。所以,根据省上的要求,我们和资阳等兄弟省份,都是在五大重点领域发力。”泸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大重点,是指实施工业源达标计划、磷污染排放攻坚行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面源管控和监测能力提升。

“现在,我们的境内19公里沱江干流沿线,没有一个不达标的排污口,也没有一个黑臭水体。”资阳雁江区水务局局长何永根介绍, “十四五”期间,资阳主城区还将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