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时候没玻璃,窗户纸轻轻一戳就破,人们是怎么防盗防雨防偷看?

2020-11-18新闻10

在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中有关于古代窗纸的记载:“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诗句为我们带来了一副诗人在孤灯下入眠,月光透过窗纸照射屋内的画面。古代窗纸一捅就破,几乎难以起到防盗防雨防偷窥的作用,但是窗纸却沿用数千年保持不变,这是为什么呢?看似一无是处的窗纸,几乎是整个房屋最为脆弱的地方,为何受到古人的青睐,又有何作用?

中国四大发明里,汉代官宦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于是纸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唐代之前虽然有记录将纸糊在窗户中的记录,但那时候的纸明显不适合被称之为“窗纸”。

在部分史籍中,窗的形容词是“纱窗”,人们用薄薄的丝织品代替纸黏在窗户上,以此简单的手法作为遮挡隐私和通风之用。但在唐代之前,这种用丝织品作为窗纸的方式普通人家是用不起的,大部分人连纸都消耗不起,更不用说用昂贵的丝织品了。

明清时代,随着造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纸的价格也明显下降,并且纸的供应不再只针对贵族阶级,普通平头老百姓也能够在市场上买到纸。

窗纸的使用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但如同每个时代都有贫民一样,窗纸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买得起。那些一贫如洗的老百姓白天让窗户开着,天黑后便就地取材,以茅草和秸秆等象征性遮盖在窗户上。

贫富差距的体现并不能掩盖窗纸本身的不足,虽然相对于唐宋时期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还是无法彻底解决防雨防盗防窥等问题,古人在思索新的方法时,也在不断革新窗纸的种类和形式,最终带来了“油纸”的出现。

明清时代的窗纸在技术手法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当时所用窗纸大多为油纸,这种纸黏贴性较强,耐磨耐用,在当时来看是绝佳的防雨材料。除此之外,在诸多影视作品里,油纸还被用于制作油纸伞,油纸伞最大特点也是防雨性强,可见想用手沾上口水捅破油纸窗户的行为是不成立的。

由于南北方巨大的环境和气温差异,北方寒冷所以人们为了御寒通常在窗户内外侧都会糊上一层纸,否则冰冻后的融雪便极易浸透窗纸。

南方则不同,气温舒适,降水分布明显的南方,大多数时候仅仅在窗户里糊上一层纸就够用了,这也是南北方因为气候和降水等因素对于窗纸御寒性程度不同而采取的措施。

如何最大限度保护窗纸也是古人必须时刻考虑的问题,今天人们家中基本都有防盗窗,所以不太能够理解古人的做法。

但是在古代,“防雨帘”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最早出现的木质防雨帘,雨雪大或者夜晚休息时候,屋内人便将其收拢以保护窗纸不被雨雪或盗贼破坏。

木质防雨帘不仅能够防雨雪,还能起到防盗防偷窥的作用,但是这种防雨帘最大的问题在于隔音效果不佳,难以起到很好的防噪音效果,但在那个时代,这种划时代意义物品的出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

近代以后,随着明瓦的引进,窗纸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国后,窗纸更是基本看不到了。这种明瓦也可看作是早期的玻璃,具有半透明,可见性好,防雨防盗防偷窥性能均有很大提升,最后明瓦也逐渐被玻璃所取代,和窗纸一样成为了历史的过客和见证。

最后,至于如何防止他人偷看,这相对来说比较难避免,但古人也不傻,在关键的房间也会有类似于如今的窗帘一样的遮挡物。

窗纸,如同伴随它走过的数千年中华历史一样最终在近代化科技的冲击下成为了人们的回忆和淘汰品。但是这种在古人看来简易的产品却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今天,恐怕只有在具有年代感的屋子里才能看见窗纸了。家家户户明净透亮的玻璃窗代表着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技术。窗纸,是古代文化的沉淀,今天看来更多的只有在阅读祖先的诗歌中才能窥探一二了,承载了古人艺术思想精华的窗纸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也成为了艺术品,回归到了最初的意境中,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古董,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年过往的年华和故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