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打算辞职照顾宝宝的朋友问我:陪伴孩子3年后再工作,对自己影响大不大?
这勾起了我很多回忆和感慨。
就我这些年的经历来说,单说影响“大”还是“不大”,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说到底,工作需要的能力一通百通,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被埋没。
就像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最初是为了给女儿选择更好的产品而不断去搜集资源,后来从淘宝店做起,逐渐创办了母婴品牌蜜芽。
还有我很喜欢的公众号“大J小D”的创始人大J,本来有着光鲜亮丽的职业,却因为女儿早产而回归家庭,后来学习育儿知识,不断输出,也开启了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就业机会就很可能发生在哪里。
就像我这样普通的人,过往职业履历不值一提,但在育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现在选择在儿童教育领域就业也并不难。
只是,作为曾经在全职妈妈这个身份里摸爬滚打过的人,关于回归家庭,有几点是我想要特别分享的。
1. 分清楚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家庭的选择。
你做全职妈妈是你的选择?还是家庭的选择?
你最好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有个朋友和我说,她从小就盼着结婚,梦想生一双儿女,每天煮饭洗衣,照顾他们长大。
像我朋友这样就是自己的选择。
但我遇到的更多女性回归家庭是出于无奈,比如没有老人帮忙、隔代养育纠纷、请阿姨不划算甚至家庭分工中的妥协等等;就好比我,之所以做全职妈妈,也是各种条件的限制,这本质上都算是家庭的选择。
你到底是为什么回归家庭?你要和你的另一半对这个问题达成深刻的一致。
最起码的清醒是,无论是你的选择还是家庭的选择,孩子都是父母双方的。我可以因体谅对方而多照顾孩子,但不等于对方可以以赚钱为名推卸责任。
这个时代本身就对女性不公,若是枕边人都不能给予你尊敬,那真真是婚姻的不幸。
换句话说,另一半若能打心底里爱你,敬你,苦日子里也是包了蜜的。
但我听说或者见到更多的是一下班回家,就抱着手机葛优躺的另一半,包括我自己老公,也曾大言不惭地说过“我在养你们”这样的话,这引起了我极度心里不适,夫妻矛盾也来了。
2. 你认可全职妈妈的身份吗?
如果没有职业的加持,你认可自己吗?
如果每天围着菜场、孩子、游乐场打转,你快乐吗?
如果有人指点你年纪轻轻不上班,你会自我否定吗?
关于全职妈妈的工作有一种说法是:365 天没有休息,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牺牲个人的喜好和自由,随时熬夜加班,而且一分钱工资都没有!
某种程度上,这种说法是真实的。试想一下,当你一分钱工资都没有,任何开支都要掌心向上问他要,你会不会看轻自己?
我深深觉得,身为全职妈妈,除了照顾家庭的劳累,更加消磨人的意志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这个内核。
你是否因为全职妈妈的身份而贬低自己?
你能否把家庭当作另一种修炼场?
毕竟,所有显露在生活面前的问题都只是表象,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着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内核。
唯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才是我们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底色。
3.远离负能量场
我听过很多全职妈妈的故事,有不少人承受过被亲人逼迫的压力。
我自己也是这样。父母一面帮不了我,一面对我全职带娃的行为指指点点。在父母看来,在家带娃辜负了我这么多年的学业。
不止是父母,很多亲友也对我的行为不理解,甚至看我的眼神里也有几分“没出息”的责难。
所以,那几年,除了身体的受累,我也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固然,我读很多育儿书,买很多课程学习,用心陪伴我儿子长大,但背后,总有一种要争口气的紧绷感,这紧绷感曾让我在许多个暗夜里辗转反侧,甚至蒙头大哭。
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候真是年轻。
有些事情是我必须要承担的,比如为人父母的责任,但是有些则不必,如外界的指摘。
成年人的世界里应当有恰当的界限感,如若不然,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比如我曾经有段时间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深处熟人圈里,父母和我一样要承受环境的指摘。后来,我索性带娃回自己家,双方离得远了,心里面都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释怀。
环境是个奇妙的东西,不同的环境散发的能量场完全不同。后来,我在小区、图书馆、公园、甚至地铁上遇到过各种类型的全职妈妈,大家观念一致,简单沟通也能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
我也交到了新朋友,大家一起溜娃,探讨育儿,相互鼓励,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上来了。
仔细想来,上面3点最核心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每人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选择摆在眼前的那一刻,促使我们按下这个键而非那个键的,归根结底源自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如何看待自己”,它如同树根之于树一样重要。
这是一生的课题,愿你能体察到它的重要,继而去思考,去发现;也只有握住了它,我们的人生才能活得通透,活得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