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大众汽车迈入出行新时代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D.4量产版正式与国内消费者见面了,据了解,新车将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投产ID.4 CROZZ和ID.4 X,两款车均采用大众汽车创新模块化电驱动平台(MEB)生产。目前,新车已于佛山和安亭工厂启动生产,并将于2021年初上市。
大众汽车的迈出了第一步
2018年的时候,业内人士就提出过一个经典的问题:对于老牌整车厂来说,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从精进内燃机技术向电动化策略迈进,这是未来决胜市场的关键。对于大众汽车这样的老牌车企而言,如何走好这条转型之路?
而在11月3号的发布会现场,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表示:"我们相信ID.4将真正改变玩法,同时我们坚信,ID.家族能够彻底地改变汽车市场。ID.家族拥有坚实的基础:大众汽车无可比拟的制造标准、消费者对我们品牌的高度信任,以及我们在大规模量产时保持经济性和高品质的能力。到2023年底,我们总共将在中国推出8款ID.车型。"据了解,ID.4 CROZZ和ID.4 X已于佛山和安亭工厂启动生产,并将于2021年初上市。
这个转身很不容易
早在2018年的时候,德国媒体就爆料过大众汽车内部的一个谈话,其中就涉及到电动车转型的警告,在谈话中声称大众汽车可能会因向电动汽车转型过快,而又来不及摊薄成本、进而崩溃之虞。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从大众汽车内部传出来这样的话,总觉得有种悬崖边的贵族的感觉……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内燃机技术已经发展了超过一个世纪,如今再想取得大的效率提升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是,各国却又生怕自身政策过于保守而在环保会议上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政治因素也在进一步挤压传统车企们的生存空间。抛开急于"弯道超车"的中国市场和企图复兴本土工业的美国市场先不提,仅仅在大众集团的老家——欧洲,排放法规的制定也越来越不近人情。
狼来了的故事,大众总不至于不清楚吧?
相较于没有"包袱"、一登场就瞄准新能源市场的新兴车企,大众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大众汽车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但是在电池技术,AI技术等其他高新技术方面却不算太擅长,而这些技术又不能单纯只靠买买买,就算是买到合适的技术,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转化和匹配到大众的众多车型上,贸然推出电动汽车,对于全球排名第一的大众汽车来说,更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
大众有大众的破局
在销量上占全集团约六成的大众乘用车品牌在去年营业利润率(剔除特殊因素)方面,由于电动化投资等构成负担,下滑了0.4个百分点,降至3.8%,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人员的削减也难以避免。大众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销量的40%改为纯电动汽车这一目标。纯电动汽车原本与汽油车和柴油车等内燃机车相比,零部件数量较少,因此参与生产的人数需求也变少。要普及价格高于大众具有优势的汽油车和柴油车的纯电动汽车,削减生产人员来降低成本是势在必行的。
但这次大众的决心也是史无前例的,2018年大众集团宣布将原本定于2025年实现的生产10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提前至2023年,同时还计划2020-2024年之间投入330亿欧元布局电动化。
在产品布局上,大众集团计划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约70款电动车型,预计全球总销量将达2200万辆,这其中一半以上要来自中国市场。大众集团此次提前布局电动化战略,就是避免被其它车企抢先。在大众集团推动电动化的进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MEB模块化平台,该平台的超强扩展性让大众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对产品的轴距、电池容量及电机功率等参数进行调整,进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无忧驾驶从此开始
在11月3日的发布会现场,大众再次表达了他们的决心,为确保全新电动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大众汽车开展了超过2500项不同的测试,台架试验时间达数百万小时,道路试验覆盖了几乎每个大洲以及各种气候带。
同时,突出的续航能力也让驾驶无忧。这归功于被置于车底的可扩展大容量电池模组,根据电池容量的不同,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400至550公里。
不仅如此,充电也变得轻松简单。大众的新车可采用7千瓦交流电充电,或利用功率达100千瓦的高速直流电充电。这意味着,即使是最大容量的电池模组也可以在45分钟内充至80%的电量。为了向用户提供一流的充电体验,大众汽车还将通过其合资企业开迈斯建造专属的充电设施。至2020年底,大众汽车在华充电网络将从现有的40个超级充电站增加至250多个,包含3600个充电桩,覆盖全国内的16个城市。
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期待大众
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快速的大众。走在前头的竞争对手,让大众也有了些许危机感。面对被称为百年一遇的CASE所带来的大变革,即使是世界第一的汽车厂商也不能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