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刨完明定陵还不够,还要刨明长陵,郭沫若和老朱家有什么仇?

2020-11-18新闻9

鲁迅评价郭沫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鼎堂”。

我中学时看郭沫若的诗,就发现他这个人的文采和别人不同,没有一点文人气节,都是华丽奉承语言,铁骨铮铮郭沫若。郭沫若的三大爱好,挖坟,拍马,好色。我曾想,假如郭老专心就他所擅长的一两个方面去去研究,譬如诗歌,譬如戏剧,譬如考古学等等,他的成就一定会更高。

总觉得郭老上限不止于此,虽然已经是高山仰止了,这一辈子没有把他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是感觉有些遗憾的。郭沫全力促成挖掘定陵,在当时文物保护技术很差的情况下,致使无数文物毁于一旦,光这一点就无法洗白。

1955年考古学界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争执,有人认为应该立刻挖掘明朝的陵墓。但是有人认为,不能挖掘,最后,郭沫若站出来提交了一份,挖掘明朝陵墓的申请书,郭沫若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地位,比其他专家都有话语权,挖掘明朝陵墓计划书,很快就得到上级领导允许。1955年在郭沫若等人的申请下,挖掘长陵的计划被批准,队伍浩浩荡荡的进入挖掘期待已久的陵墓。挖掘长陵有目的的,当时的郭沫若想要挖掘一所陵墓,从不是单纯的处理研究历史文化。这次的发掘自然也不是,其实冲着朱棣陵墓里的《永乐大典》去的,该书是朱棣在位期间,由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光辉成就。

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过国民大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科技本堪称百科的永乐大典,并没有存在多久,就消失不见了,关于这永乐大典消失的原因是众说纷纭,有说在一场大火被烧毁,有说是被殉葬。

从这本巨作的表现形态而言,自然是受到世人有着极强的探宝欲望,而当时的郭沫若也就被这点吸引,才让他有了探秘寻宝的强烈冲动,以至于坚定挖掘朱棣陵墓的决心。

可当他们到了这场里准备着手挖掘的时候,却出现一系列怪诞的事情,先是因为这长陵规模太大,找不到陵墓的入口,巧合之下找到万历的陵墓,想着就此就此挖掘。

后来专家们在郭沫若领导下开始挖掘明朝皇陵,被郭沫若等人挖掘的是明定陵,里面埋葬的是明朝第13代皇帝朱翊钧。

另外,坟墓建造的比较坚固,郭沫若等人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找到地宫入口,在这期间,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到了现场。郭沫若坚持要挖掘定陵,需要打开坟墓进行考古研究,1958年9月,郭沫若等人成功打开明定陵,里面一共挖掘出了3000多件文物。

明朝皇帝朱翊君的遗体,下面铺了整整九层绸缎,其中一层上面还绣着金线,看起来美轮美奂。这时候,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是特别强,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很多文物都因为环境突然变化,迅速碳化变成一堆废渣,这个过程非常迅速,工作人员甚至都没有看清楚这些东西的。

这个事件,引起了全国百姓的强烈不满,大家联合起来反对郭沫若。国家方面立刻做出回应,明确规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从这以后,禁止挖掘帝王的陵墓。

郭沫若没有反思自己,反而继续要求挖掘明朝皇陵(明长陵),他的提议直接被否定,没有得到允许,那么,郭沫若为何要坚持挖掘,明朝的陵墓呢?

专家表示看看他的祖上,便能知晓问题的来往。按照家谱上记载,郭沫若其实是郭子兴的后人。历史上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发迹,从草根变为帝王,主要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得到了郭子兴的支持,然而,朱元璋发迹以后并没有好好照顾过,郭子兴的后人,反而以谋反罪处死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因此,郭沫若也算是跟朱元璋,一家人有仇恨,所以他才会坚持要挖掘明朝皇陵。

郭子兴是朱元璋恩人,早年郭子兴在安徽亳州起义时朱就来投奔。是金子总会发光,朱元璋不投靠郭子兴,起义军到处都是,投靠别人一样会崛起。当然郭的提拔之恩不能忘。

反倒是郭子兴幸运,不遇朱元璋可能早就让人灭了,更不会青史留名。朱元璋也算对得起郭子兴了,红巾军内斗,老郭成了靶子,被赵君用绑架,差点揍死,还不是这位女婿联合彭大帅救出了他郭子兴吗。

红巾军内部个个心怀叵测,要不是这位好女婿罩着他,恐怕早就被别的部众给灭了,再去看看朱元璋给几次救危困于他们郭家以及他们的军队。

按理说,马皇后是郭子兴养女朱元璋最珍爱的皇后,有义父女姻亲关系,谁说的郭家绝后了?朱元璋大杀忠臣调北征南时,郭有一子云宗逃难到贵州,先是在贵阳隐名躲藏,后又辗转到清镇犁倭终才落脚,为避朝庭加害,郭云宗的夫人姓陈,小辈们与其姓,在贵州,陈郭二姓一家就这来的,现今一些陈姓已改姓郭,后云宗公卒于犁倭柿花园,他后代遍布织金纳雍大方水城等。

马秀英马皇后只是红巾军郭子兴义女,并非亲生。形势发生变化朱元璋做大做强,郭天叙,郭天佑,郭天爵,小明王只是台面上的摆设。卧床之榻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朱元璋猜忌心重,不杀岂不俯首称臣。政治家本身就是玩弄权术、冷血无情、杀伐决断的人。

在政治家眼里,不讲人情世故,不讲伦理道德,只讲审时度势,只讲权衡利弊。否则何以王霸天下?只是朱元璋为了王权巩固,帝业传承千秋万世,杀伐太重以致为后世所诟病。朱元璋洪武皇帝,布衣出身,手持三尺剑,驱除鞑虏,澄清玉宇。可惜毕竟农民出身,思想境界太低,导致明朝的大一统格局太低,这也是人无完人的体现。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