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苹果M1芯片MacBook Pro体验:不但能剪8K,还能用来点外卖 | 凰家评测

2020-11-17新闻47

在今年的WWDC20上,苹果宣布了一项“Apple芯片转移计划”,将用2年时间将旗下Mac产品线全部更新为ARM架构的自研处理器,所有人也非常期待看到,一贯万事俱备才肯出手的苹果,怎么去做这件看似时机尚不成熟的事情。

我手中这台13英寸MacBook Pro,就搭载着最新的Apple M1芯片,作为踏出2年过渡期第一步的产品,我要忍不住提前剧透一下,表现完全超出我最开始的预期。而大家关心的芯片性能、功耗发热以及软件生态问题,我也将在本期视频逐一解答,话不多说我们马上开始。

硬件性能

-M1对比Intel-

按照惯例,先从外观看起,我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浓缩出一个四字结论:没有变化。它和上半年售价9999元的基础款MacBook Pro长的一样,我们也就不再过多赘述,对于想要了解屏幕观感、键盘手感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们的往期节目。

这次想必所有人的关注点也不在外观,而是万众期待的那颗芯。全新的Apple M1芯片基于ARM架构,采用5nm制程工艺,集成8核心CPU、8核心GPU以及神经网络引擎、内存等模块,其中CPU也是充分汲取手机芯片制造经验,采用大小核心设计,拥有4个高性能核心和4个高能效核心,从而更好的平衡性能和功耗。

那么相比Intel处理器究竟性能如何?我们找来了搭载i9-9880H处理器的16寸MacBook Pro,以及搭载i5-8257U处理器的同价位、基础款13寸MacBook Pro进行对比。

在GeekBench得分方面,Apple M1芯片全面领先,与之前网传相符不但大幅领先上代13寸MacBook Pro,还比16寸MacBook Pro高出一筹,颇有些年轻人不讲武德的意思;同时我们也使用CineBench R23对比下长时间、高负载情况下,CPU的性能表现,结果与GeekBench相同,大比分超越13寸MacBook Pro,小胜16寸MacBook Pro。

不过由于Apple M1采用ARM架构,在分数上与Intel的X86架构进行横向比较其实并不准确,我们也特意拉到实际使用场景中来对比。分别在三台电脑上,使用FinalCut Pro渲染相同一段由iPhone拍摄的4K 60帧素材,编码为HEVC,全新的MacBook Pro用时3分20秒,时间要比Intel芯片的两款机型短不少。

而在使用FinalCut Pro过程中,全新的13英寸MacBook Pro也非常流畅,这段8K分辨率的素材预览起来没有卡顿,可以任意拖动时间线预览,Apple M1芯片提供的基础性能还是足够的。

几天体验下来,我认为这台电脑的性能,相比之前的同价位英特尔版本强是没问题的,但只看跑分,就说强过i9处理器16寸MacBook Pro,也是没有的,实际体验中一些复杂的渲染也还是有差距的,毕竟产品定位也相差不少。

-功耗续航-

在整个体验过程中,性能表现只能算个小惊喜,真正超出预期的部分是发热和电量的控制,在我们使用CineBench进行压力测试时,全新13英寸MacBook Pro的风扇噪音明显小于另外两台电脑,20分钟压力测试过后,我们也使用红外相机对三台电脑机型测温,使用M1芯片的13英寸MacBook Pro键盘区域和底部温度都在37度上下,而Intel芯片的13英寸MacBook Pro键盘区域温度达到48度,16寸达到了44度。

我们也体验了做图、剪辑、渲染视频几个日常工作场景,M1芯片的发热量都要明显小于Intel芯片,从而风扇转的也没有那么猛烈了。这一点真的对日常体验提升不少,原来越用键盘越热,风扇越来越吵,有时候真的会相当烦躁。

其次大家关心的续航也的确有提升,在很多场景中的掉电量明显小于预期,一个上午中至重度使用,电量消耗28%,这个水平要比之前更好,不过由于收到机器时间实在太短,我们还没有进行更严谨的测试,大家可以关注凰家评测,后续我们将在动态更新更详细的续航体验。

-体验-

除了性能和功耗之外,Apple M1由于ARM架构的优势,还带来了开盖即亮屏的快感,相比原来的Intel芯片版本少了黑屏等待时间,即开即用仿佛就是一台iPad,使得整个开盖、解锁、进入系统的过程更加流畅。

同时Apple M1芯片的全新ISP也提升了前置摄像头的画质,并且加入了三麦克风阵列,收声表现会更好,对于经常开在线会议的朋友来说,这两项升级非常有用。

就整个Apple M1带来的改变来说,在生产力属性上可以做的事情与之前的同价位产品差不多,但在日常使用场景上,更好的发热、功耗控制、更快的唤醒速度,相比之前带来了不小的体验提升。

软件兼容

-主流支持情况-

看过了硬的部分之后,我们再来看软的,整个软件生态的完善与否,才是决定Apple自研芯片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Mac自带软件和苹果自家软件都在第一时间做了完美适配。

其次不得不说,苹果的号召力真是让其他厂商羡慕,就在M1芯片电脑刚推出后,像达芬奇、Adobe、Office、WPS这些主流应用就推出了适配的Beta版,甚至连我们前面跑分的两款软件,都及时对Apple M1进行了适配。

如果没有做单独适配的话,macOS Big Sur中内置Rosetta 2,也可以无缝运行专为Intel处理器Mac机型设计的各种app,在我们的实际体验中,目前还未优化完毕的Adobe全家桶都能流畅打开、运行,使用起来与之前的Mac并没什么不同;像暗黑破坏神这种兼容Mac平台的大型游戏,也能与之前一样流畅运行。

同时对比Intel版本的MacBook Pro,在诸如达芬奇、FInalCut、Office等应用的启动速度,都要更快,即便是目前还没有针对优化的Adobe软件,也拥有更快的启动速度,表现更流畅。

其他的日常软件方面,原来在Mac App Store中有的app,你都还可以继续使用,像微信、视频网站、百度云、第三方浏览器这些,我们测试都是没有问题的。

-iOS/iPadOS应用-

而转到ARM平台之后,除了专为Mac设计的app之外,还与iPhone和iPad生态打通,在Apple M1芯片的电脑中的App Store搜索任意应用,都可以切换寻找iPhone、iPad版本,如果有对应app即可下载运行。

开发者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app是否上架Mac App Store,大家关心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等主流手游目前都没有上架,QQ飞车可以下载,但没有做适配会有闪退的情况;考虑到在Mac上运行需要使用点按代替触控操作,这些游戏都需要多点触控的支持,所以除非游戏完全兼容手柄或是Mac搭载触屏,否则完美适配的几率也不大。

不过还有一部分操作简单的游戏已经适配了,比如非常令人上瘾的消消乐,还有前几年大火的纪念碑谷,都可以在Mac上完美运行,甚至可以同时运行,游戏体验也没与iPhone、iPad相差太多。

除了游戏之外,日常应用也有很多可以下载,原来很多事情都从没想过在电脑上来做,比如打开饿了么叫个外卖,用美图秀秀来一张美颜自拍,甚至可以举着Mac用支付宝二维码付款,移动端做起来更方便的事情,电脑端也有了近似的体验。

不过在整个iOS应用运行上,macOS现在还只能固定比例,iPhone应用就是一个小窗显示,iPad应用稍大一些,但都不能调整尺寸或者进入全屏模式,希望在后续可以支持这些应用窗口大小的自定义,也希望看多越来越多的iOS应用适配到Mac上来。

总结

对于搭载Apple M1芯片的MacBook Pro就简单体验这么多,大家关心的性能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完美替代之前同价位段的英特尔处理器,甚至功耗还会有更好的表现;而软件app的适配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主流软件厂商都已经纷纷响应,之前的Mac软件也可以通过Rosetta 2在兼容模式下运行,体验与之前没差。

可以说 M1芯片这一步,走的非常扎实,也确实体现了苹果万事俱备才出手的一贯作风。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在移动端涌现,充满活力的开发者也都集中在移动端,苹果用ARM架构取代X86,打通底层的做法,不但可以丰富桌面端的应用体验,也能让这些移动端开发者在更多的舞台上施展,现在已经有不少iOS开发团队,也在发布了针对M1芯片的原生app。

对于苹果来说,除了自主芯片可以摆脱牙膏厂,拿回产品迭代节奏掌控权之外,ARM芯片也是生态大一统的前提,使用一套代码书写的app即可在三端运行,用户登陆一个Apple ID即可在三端获得相同的体验,进一步堆高苹果的生态壁垒同时,也又增加了用户的粘性,让你一旦进入苹果生态,就享受其中,欲罢不能。

现在手中的这台MacBook Pro,完全可以推荐给有日常办公需求和简单图片、视频后期处理需求的用户选择,这颗芯片现在就已经可以满足你的这些需求,同时由于苹果自研的诸多优势,我们也建议将要选择更强性能Mac电脑的用户等一等,期待一下搭载自研芯片的iMac、16寸MacBook Pro等,照现在的水准来看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如果你的工作实在有特殊需求,需要用到X86环境,目前还有Intel版本的Mac在售,也可以尽早下手。

#英特尔#苹果笔记本#平板电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