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寻湖西丨南高峰摩崖石刻怀古(二)佛手岩

2020-11-17新闻12

原标题:探寻湖西丨南高峰摩崖石刻怀古(二)佛手岩

佛手岩

走过烟霞洞,

沿着山路往上走几分钟,

在一条幽深的岔路尽头,

就能看到佛手岩的身影。

佛手岩位于烟霞洞上方的半山腰,因为洞口有一大石,如手掌下垂,筋节明晰,指爪葱倩,故称佛手岩。佛手岩洞内不大,但就在这不大的区域内,留存下了北宋、南宋、明代、民国等年代的许多方摩崖石刻,大部分字迹都还相当清晰。

佛手岩摩崖石刻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近一千年前的北宋年间。

(摩崖石刻图)

释文:“兖国鲁有开元翰 熙宁申寅十月廿五日游佛手岩”。

熙宁是北宋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1068-1077)共计10年,熙宁甲寅也就是1074年。

(鲁宗道)

鲁有开,字元翰,是安徽亳州谯县人,是北宋著名谏臣鲁宗道的子侄辈,性情也像自己的长辈一样耿直清廉。编撰《宋史》的人为循吏立传,选取十二人,他排在第五位。

鲁有开好礼学,通《左氏春秋》,仁宗皇祐五年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曾经在确山县(今天的河南省南部)做知州,有治绩。当时县里的大姓把持官政,在鲁有开的治理下,这种现象不复存在。

鲁有开在韦城县任知州时,贼寇在旁县间横行,听闻他在这里就任,吓得不敢入境。仁宗时任丞相、与范仲淹共同推行庆历新政的富弼,也称赞他有古时清官的风骨。

(王安石)

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开始推行熙宁变法时,鲁有开站在了保守派一边。王安石问鲁有开:“江南情况怎么样?”鲁有开说:“变法刚刚开始实施,还没看出问题所在,以后就会看出来的。”王安石觉得他的回答乖异,不支持新法,最终将他贬来了杭州做通判。

(苏轼)

(苏辙)

在类似的时间遭遇类似命运的,还有另外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苏轼。鲁有开本就与苏轼的弟弟苏辙相识,又在杭州与苏轼一起担任通判,关系十分密切。苏轼写过一首《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给鲁有开,可说是他俩友谊的见证了。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这首《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诗,一则说明了二人相交知心,患难与共,再则是诗人借花草怪石寄托情怀,诗中指出,借栽植顽石以自警,时刻提醒自己反省,哪怕是生活贫困,也不改志向,不向强权低头。

(翁同龢(1830-1904) 行书苏轼《送鲁元翰少卿知卫洲》四屏)

苏轼于1071年来到杭州,在杭州做了三年通判后,1074年秋天离开杭州,调往密州。这年十月,鲁有开来烟霞洞游玩,留下了这块留存近千年的摩崖石刻。或许他是在苏轼走后,登高望远,遥寄对好友的思念;又或许,他们二位是同行前来,在南高峰的石壁上留下一份纪念,流传千年。

鲁有开七十五岁去世时,苏辙给他撰写了挽词:

_

遗直诵家声,持心本至诚。

何劳求皦察,所至自安平。

气象余前辈,才华属後生。

飞腾看诸子,相继亦公卿。

_

来源:钱江管理处

文字:李若曦

编辑: 陈志华 范雨涵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