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阳专题:辨证肾病背后的脾胃虚寒

2020-11-17新闻10

作者:董学军,北京扶阳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院长。

一、甚是繁多的肾病判断

对于肾病中医西医有不同的认识,西医认为肾小球,肾小管,肾动脉等的病理变化,引起血尿,蛋白尿,水肿,贫血,高血压,代谢失常等,称为肾病,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治疗,只能对症处理,任其发展,最终肾功能衰竭。让人看了很揪心,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小管硬化,血尿蛋白尿,得不到解决,最后到肾衰。

中医对于肾病的认识更是五花八门,痰湿,气虚,肾虚,肾阴虚,肾阳虚,瘀血,湿热,血虚,气滞,等等,但是临证疗效很差,用药不可重复,即使有的偶尔治愈,也很难推广。

肾病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争论不休。

二、被争鸣所遗忘的医学经典

中国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道失而后生百家”,一点都不错。把真理丢掉了,才有百家争鸣,让人不知所从。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阐明了肾病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中说“中气不足者,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溲,指的是小便;便,指的是大便,也就是说,小便和大便的改变,是因为中气不足。小便怎么改变?或长或短,或淋漓不断,或窿闭不通,大便或干或稀或溏结不调,都是“溲便为之变”,以此衡量,才知道肾病根源在中焦,在中气,也就是在脾胃。所以说肾病,无论是中医说的,还是西医病名病理,都是在中气,在脾胃,这才是肾病的根源。可惜历代医家,把内经的话,置若罔闻,而苦苦寻求什么高深的理论,思维走偏,失去了探索根本的基础。

三、痰湿气虚背后的脾胃之虚

如上面所言,中医对肾病有诸多病源判断,我们不妨一一探寻一下其根源所在。

首先,痰湿是从哪里来的?中医有一句话说的好,“脾胃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都是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不能运化水湿所成。“痰饮者,水湿之别名”,水湿也是脾肾虚寒,不能运化所致。

其次,气虚是怎么回事儿?气虚就是正气不足,正气也是中气充养,中气也是胃气所化,所以气虚也是中焦虚寒,胃气不足。《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

四、瘀血湿热背后的脾胃之寒

此外,瘀血气滞从何而起?瘀血气滞都是因为寒,寒凝血瘀气滞不通,观察生活可见,血液遇寒就会变紫变黑变血块,阻滞气机,寒凝血瘀形成。人体最主要的寒,就是脾胃虚寒,脾胃属土,土生万物,脾胃受寒,全身都会冰凉。

湿热的形成,也是气机被阻滞。观察生活发现,蒸馒头,小笼包,水蒸气往上冒,用手阻挡水蒸气向上冒,就会发现,在手的周围,产生热,产生湿,也同时让我们感受到热,感受到湿。生活中水蒸气被阻挡就会产生湿热,在人体中只有受寒,才会热胀冷缩,阻滞气机产生湿热。那么如何治疗湿热呢?也是观察生活,洗浴中心的汗蒸房,是生活中最湿最热的地方,但是发现,汗蒸房持续加热,汗蒸房的四壁是干的,没有水珠,当把汗蒸房的热去掉之后,汗蒸房的四壁都是水珠,这才让我们明白,原来人体是恒温动物,就像汗蒸房一样,所以用了清热的药物,体内的温热受到抑制,就会产生湿热甚至寒湿。于是才知道,真正治疗湿热的方法,是温中温阳加热的方法才可以。所以湿热也需要温中。

五、温中温阳的不二良方

通过以上对于病因病机的分析,无论是什么病因病机,最后都是脾胃虚寒,中焦虚寒,中气不足导致的,这正好和《黄帝内经灵枢口问》所讲的“中气不足者,溲便为之变”的结论相吻合。

笔者用温中温阳的方法治疗肾病,疗效十分显著,肾病综合征,早期肾功能衰竭,血尿蛋白尿,都可以治愈,攻克肾病,截断肾衰病程,挽救更多家庭,扶阳中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带来的治疗效果,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男性健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