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失而复得 张之洞遗骨的南皮际遇

2020-11-17新闻16

2020年10月4日,是张之洞逝世111周年忌日,笔者与“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祭拜了张之洞墓园。晚清时期,张之洞督鄂18年,在武汉留下了深厚印迹,我们这些武汉人在南皮受到文化史学部门热情接待,特别是接触了当年参与寻觅张之洞遗骨的叶书龙老师,了解了诸多鲜为人知的隐情。

2020年10月5日,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拜访南皮张之洞墓园

1909年10月4日,清宣统元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张之洞在北京白米斜街11号的住宅中逝世,享年73岁。10月6日,宣统皇帝派郡王衔贝勒载涛前往祭醊。张之洞逝世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他的棺木是沉香木的。张公公忠体国,廉正无私,“家不增一亩”,是时任湖北新军第八镇统领(师长)张彪花一万二千两银子在江南给他买的这上好棺木。

当时,湖北、北京等地的同僚、门生效仿张彪解囊相助,张的家人共得二万两银置办丧事。张公归葬南皮时,由其生前密友陈宝琛撰写了墓志铭,军机大臣(后曾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篆盖,碑文由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1910年1月25日,张家发丧,墓地坐落于南皮县城西南双庙村东北南皮东门张氏祖茔,这里长眠着张家五世祖明代御史张淮、清末军机大臣张之万、张之洞的父亲,兴义知府张鍈以及其他列祖列宗。墓前立葬文碑、神道碑、遗爱碑。

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在墓前三鞠躬,祭拜一代名臣张之洞

1966年文革开始后,南皮中学和南皮农校的红卫兵决定搞一次破四旧大行动——开挖张之洞墓。南皮中学前身是张之洞创建的慈恩学堂。挖墓当天,时逢南皮大集,现场人山人海,时有南皮机械厂工人造反派带着铁镐等工具前来助阵。10月10日上午8时许,人们正要开挖时,时任南皮县副县长高墨林和三名干部挤进人群,劝阻红卫兵头头不要挖墓,但他们不听。县里干部一走,几十个人便用铁楸挖了起来。不久墓被扒平,露出了用白灰、鸡蛋清黏结的大砖套,在铁锤钢钎的打击下,又露出四个排着的拱形青砖套,扒开四个砖套,露出四口棺材。这些棺材非常结实,人们费了好大劲,才打开了最北边的第一口棺材,这是张之洞的原配夫人,寿终29岁。

张之洞的沉香棺材为“三七棺”,比铁石还硬。机械厂的造反派用尽力气才用钢钎冲开棺木,他们揭去木板,只见张之洞的遗体仰面躺着,身盖六七层被子。揭去被子,张虽面皮干枯,但不腐烂,头戴一品顶戴,项挂朝珠,身穿清代一品文官绣着仙鹤的朝服。县文化馆的孙庆荣用照相机拍下了现场,可惜后来照片找不到了。

随葬品清理完后,几个工人造反派拽着耨子将张之洞的遗体从棺材里架了出来,扔在坟坑的东边。看他尸体不坏,有人认为嘴里有宝珠,用器物撬开了他的嘴,这位曾经风云一时的朝廷大员被硬生生翘下了几颗牙齿,也没找到什么宝珠!张之洞墓里第三口棺材是他的继配唐氏,第四口棺材为再继配夫人王氏。

过了几天,挖墓时在现场的南皮农校学生叶祖玉路过挖墓现场,看到张的裸尸躺在县城去双庙村南北土路的西边,肚子被豁开,还有具裸体女尸在坟坑旁,附近扔着另两具女尸骨骸。又过几天,他再去看时,张的尸体在土道东边头朝南趴着,身上还插了根一尺多高的高粱苲子,他觉得看不下去,就拔掉了苲子,把尸体拽到了路旁两米多长、半米多深的浪窝(路边被冲刷出的水坑)里。过几天叶祖玉上学从路旁经过时,看到已有人用土把尸体埋在了浪窝里,心里一阵高兴,还想真有人做这好事啊!

后来,张之洞的遗体在荒野里不翼而飞了,他去了哪里呢?

“人文武汉”的老师们在张之洞墓园取土带回武汉

1992年,南皮县为了发展经济,“打张之洞牌”招商引资,搞了个投资3000万元的“张公园”建设项目,因目标过于庞大而流产。但在1993年清明节时,南皮县在张之洞墓茔原址地域筑建了空坟,并举行公祭。当时,张之洞的遗骨并未找到,但主事方对墓中是否有遗体却持肯定的说法。后来,有人误以为墓中有“人、物”,挖洞盗墓,引来《燕赵都市报》的报道,批评南皮县对张之洞遗骨之事处理不妥。

张墓的现状激起了南皮县邢家训要找到张公遗骨的决心。从2004年5月4日起,他组织起人力物力进行寻找。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2007年迎来了曙光。2007年4月的一天,崔秤砣村村民鲁春生找到张之洞书画院院长肖立兴,说出了一段惊人的话:“张公尸骨是我表舅张执信埋的,他住在南关村。”肖立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邢家训, 邢家训闻讯后既高兴,又激动,急忙找到了张执信。

文革时期偷埋张之洞尸骨的南关村村民张执信

张执信,61岁, 1966年时他只有20多岁。一天,他在村南张墓附近拔棉花柴,张之洞和一位夫人的尸骨就在地里晾着,同在田间的妇女们害怕,要求他把尸骨埋了。当时,张之洞的墓穴还未填平,他就和一位王姓老头把张公尸骨从东边拉进墓穴,又从西边拉来一具夫人的尸骨齐挨着埋了。他们埋好后没留坟头,表面上墓是毁了,其实尸骨还在墓底下,另两具夫人尸骨则下落不明。

张执信干完这事,曾再三嘱咐人们千万别声张。人家扒,咱给埋,跟人家反着来,造反派知道了还不吃不了兜着走?

2007年6月9日,张之洞遗骨发掘现场 李丙杰摄

2007年6月8日,在张执信辨认的方位基点,寻找张之洞遗骨的行动开始了。挖掘机的大铁爪由北向南挖出一条条纵沟,但直到太阳落山,也没见遗骨。第二天天不亮,开挖继续进行,张执信隐约有种预感,带了手套和抹铲。挖掘机开到第4条沟时,土里露出一块白霜儿的东西,张执信大喊一声“停!”飞身跳到沟里,捡起一看,正是一块头盖骨。真悬啊,大抓挠擦着张公的头盖骨过来,再深一点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可能也错过了!

天大亮时,邢家训和南皮县的许多群众闻讯赶了过来,人们为张公搭好遮阳大棚,张执信等人戴着手套,从土中清理出两具完整的尸骨,东侧为男性,西侧女性,与此前描述的完全一致。随后,张执信、张之洞家族后人张厚谦、张之洞研究会副会长叶书龙等人将遗骨一一敬放于棺内、封好,送到南皮县烈士陵园密保处存放。

2007年6月9日,叶书龙用电话向北京的张公后裔作了通报,双方基于“张执信的自述及挖掘发现遗骨的位置、形态的高度一致;特别是1966年挖墓时,曾有人抠张公嘴巴找珠子,用器物撬下下巴颌,这次出土的遗骨也缺了右下巴颌”这几点事实达成一致意见,最终确定这就是张公遗骨。

2008年10月4日,南皮县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现场 李丙杰摄

2008年10月4日,在张公逝世99周年忌日这天,南皮县举行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上午10时,吊车稳稳地将两座灵柩安放于重新营造的张之洞墓穴。历经百年风雨,一代名臣张之洞终于有了稳固安息的归属。

右为寻找、安葬张之洞遗骨的参与者,政协南皮县文史委主任叶书龙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876年的武汉

编辑:田联申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