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厦门翔安与漳州云霄两地山海协作结出丰硕果实

2020-11-17新闻18

在云霄听到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村里的变化真的太大了”。这不单单是他们对于家乡蜕变的一种自豪,更是对奔小康的一种向往。村民们脸上流露出的笑容,映衬出一个个暖心扶贫项目带来的成效。

据了解,早在2015年,厦门市翔安区挂钩帮扶漳州云霄县,五年多来,在云霄县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翔安干部的身影、翔安智慧的结晶。五年来,翔安累计支持云霄县8550万元,涉及道路路网、水利工程、产业合作、旅游开发等25个项目,两地山海协作已经结出了丰硕果实。

下河杨桃喜丰收,果农乐开怀。翔安区农村农业局供图

“旅游 ”, 托起杨桃致富梦

近日,位于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的首季杨桃陆续成熟上市,由于今年高温少雨,杨桃较往年产量翻了一番,千亩杨桃园里硕果累累,芳香四溢。云霄县“下河杨桃”一直享负盛名,作为杨桃种植“第一大村”,云霄下河乡下河村种植杨桃已有近150年历史,全村杨桃年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2013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杨桃)示范村, 2017年“下河杨桃示范园”获评中国十佳绿色生态基地。

然而,早年因为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产业布局,当地农户各自为战,下河杨桃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局。年轻人选择外出,剩下的老人守着自家杨桃园艰难度日,小山村成了“空壳村”,渐渐戴上省级重点扶贫村的“帽子”。

脱贫攻坚战启动后,翔安区着力在下河村实施产业扶贫,大力扶持杨桃种植,加快发展杨桃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把电商扶贫工作拓展和延伸到合作社、贫困群众当中。

“过去我们最发愁的是杨桃卖不出好价钱。”下河村支部书记蔡劲松告诉说,以前下河村杨桃种植面积虽然大却分散,产量高销路却不好。此外,受地理位置偏远、运输条件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售卖杨桃只能“走、骑、等”,靠肩挑手提走到邻村叫卖,骑上半小时三轮摩托运到城区卖,等着收购商进村,“杨桃鲜果每斤卖不到2元。”

从2017年开始,翔安帮扶资金的流入,使得下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河村以杨桃产业为轴,打造杨桃加工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的闭环,激活农村经济活力,有效增加下河村群众收入,更辐射带动全乡经济发展。”下河乡宣传干事蔡育忠表示,目前下河杨桃已形成系列产品,几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生产的杨桃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

下河村通过借鉴翔安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将目光聚焦到发展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上。2016年,以万亩杨桃基地为支点,下河乡投资1.5亿元在下河村兴建杨桃生态观光园,着力打造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暨文化旅游的杨桃生态观光园。

下河村杨桃产业的华丽变身,只是翔安扶贫攻坚历程的一个缩影。除了下河村杨桃产业观光园,五年来,翔安还陆续协同云霄策划投建了棪树村枇杷休闲观光示范园、泮坑观光生态茶村项目、列屿镇漳绿农业旅游观光园等项目。如今,下河村第一书记在电商平台上直播带货,为下河杨桃创造新的价值;棪树村变美了,村里的“枇杷妹妹”立志成为“农村网红”,带火家乡的山水和水果;五保户张来发提升茶叶种植技术、打造“黄观音”品牌,实现脱贫致富。翔安经验也在对口帮扶的漳州市云霄县落地生根。

下河村蔡艺勇正在为自家的杨桃套袋。翔安区农村农业局供图

接地气,强村富民有良方

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和石屏村曾被列为省级、市级贫困村,两个村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的状态。而经过翔安区的挂钩帮扶,2019年6月两个村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退出贫困村的条件,正式“摘帽”。“摘帽”的实现,依靠的不仅仅是村干部、村民的努力,还依靠着翔安区接地气脱贫的“锦囊妙计”。

在下河村贫困户蔡艺勇一家,这两天刚搬进修缮一新的新居,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告诉说,家里原来主要靠种植杨桃和蔬菜过日子,收入十分微薄,先前一家人就挤在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内,遇到下雨天,屋子还会漏雨,妻子还患有甲亢,治疗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的情况曾让他一筹莫展。

像蔡艺勇一家这样的深度贫困户,在下河乡还有不少。翔安区首先从改善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入手,展开了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近三年来,累计投资2600万元用于帮助贫困户修缮房屋。在解决居住问题后,翔安又帮着贫困户做起了长远的打算,让他们能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蔡艺勇就是在相关协调安排下,到村里的合作社做起了物流的工作。

不少贫困户就是在这样的精准帮扶下,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为解决由于增收能力不稳固、经济地位不稳定,容易导致返贫的问题,在翔安区的推动下,下河乡推出一批接地气、门槛低的项目,帮助刚脱贫的村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除了精准帮扶贫困户,翔安也在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上下功夫。离下河村不远的石屏村就在翔安的帮助下,将村里的荒地进行集中开发,打造了光伏电站和甘蔗种植园,吸引一批贫困户前来工作,通过“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模式,更进一步推动了村子的脱贫。

下河乡富达合作社社员将杨桃网络订单发往全国各地。翔安区农村农业局供图

兴产业,铺就乡村康庄道

马铺乡宝石村,种植金枣和编制斗笠曾经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闲期间,很多村民都在家里编织斗笠,一个斗笠卖7元左右。由于规模小,发展粗放,编制斗笠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高。

云霄县马铺乡宝石村村民罗瑞玉说,以前没有出去打工就是这样,做一做,能赚一点是一点。

为了破解村里长期没有产业,村财经营性收入为零的困境,翔安经过深入调研,把产业扶贫的目光瞄向了金枣种植。先前,宝石村因为没有专门的深加工设施,每到金枣的丰收季,采摘后的金枣就直接卖给批发商,村民得到的利润很低。翔安区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投入65万元用于支持村里建设金枣加工厂,同时还引进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入驻,一条金枣深加工的产业致富之路正在打通。

云霄位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翔安区支持云霄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等入驻,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快发展。

据了解,目前,这个产业园已有8个项目落地,并被列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重点项目之一。一批光电、锂电子电池、模具制造等企业先后投产,不仅拉动了当地经济,还解决了一批当地群众的就业。(林瑞声 余慧娴)

#扶贫#就业#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