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新数据出炉:创收4982亿元,已经远超去年前年。尽管今年的数据如此可观,但网友的反应却不乏嘲讽的声音,与之同时,“退款”的有关讨论登上了热搜,不少消费者认为现在的双11越来越套路,打出优惠的名号,实际付款却并不少,下单后选择退款的消费者达7成以上。
追溯双11的来源,最初是作为国庆档到年终大促的过渡期而出现的。在十一黄金周到年终狂欢,期间的11月半生不熟,往往是销售的淡季,于是阿里巴巴在2009年推出双11就是为了拯救疲软的淡季市场。持续11年的双11,已然成为了深入人心的狂欢购物节,但逐年增长的重重套路,让双11也不免落入俗套,消磨了大部分顾客的耐心。
越来越深套路的双11不仅令消费体验大打折扣,同时也让商家压力倍增。近年来,淘宝上中小商家的退出越来越多,一方面淘宝天猫更青睐于品牌商,另一方面在宣传推广和优惠力度上,小商家始终无法与品牌商抗敌。再加上厂商、卖家、物流的长久发展靠的不是“一曝十寒”的方式冲业绩,消费者想要的也只是简单的购物,而不是消耗太多的时间精力去琢磨玩法。
对于商家来说,利益消褪的淘宝逐渐丧失吸引力,日益崛起的拼多多成为了更好的选择。相较于传统购物平台,拼多多拥有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依托于微信的庞大社交功能,其商品宣传更容易产生裂变。加上“拼团”的销售模式,既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也保障了商家的利益,双方都能互利。这其实是一个“薄利多销”的逻辑,拼单模式既保证了商品的客单量,又保障了商品客单价,商品单价并没有减少,但售出的不会是独单,让利也就会更多。
从前大家从实体店转电商,是因为门店成本太高,现在也是一样,由于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流量就像地产一样变得越来越贵。这种拼团模式,是基于社交平台的流量分配而存在的,更适用于当前社会正常经济运行,也更加适合中小商家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