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改名更姓,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比如蜀汉后期的大将王平——对他,不知大家有印象否?就是那位曾跟着马谡守街亭,哭劝马谡却遭呵斥。后来街亭丢了马谡被杀,他才开始被重用。
而在魏延谋反时,正是他出来喊了一嗓子:丞相尸骨未寒,你们想谋反?魏延手下兵士闻声四散。因此魏延谋反失败,最终被杀。
王平由于小时候是跟着外祖父一起长大的,故而随了母姓,姓何叫何平。后来成为蜀汉大将后便改为父姓,这才叫了王平。显然王平改名的动机很单纯,就是认祖归宗。
那么其他人呢?就没这么简单了,如陆逊和李严。
先说陆逊,他本名陆议。自他改名后便造成了史书中的混乱。在《吴书》中很统一,几乎都称之为陆逊。但在《魏书》里,却一不小心就溜达出出来了“陆议”这两字。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吴国又出了啥牛人呢。
陆逊改名,如今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为了表达对孙吴的忠心。逊,一个走之旁,一个孙,所谓一心一意跟孙吴走。
但哪料在民间,却把陆逊改名跟孙尚香联系在一起。说是因为陆逊本来跟孙尚香两人情投意合,可惜孙权为了联刘抗曹,而把孙尚香嫁给了刘备。
后来,孙尚香被骗回来,却显然跟刘备产生了感情,依然想念刘备。先是听闻陆逊在夷陵大败刘备,跟着不久传来了刘备病亡白帝城消息。于是,孙尚香便投江自尽了。
陆逊得知后痛苦不已,于是便把“陆议”改为“陆逊”,即,心爱之人孙尚香,永远走了。显然民间认为陆逊改名,是为了怀念孙尚香。
但不论怎样,陆逊改名是相当成功的,起码这个名字,在史书中享受到了和诸葛亮一样的待遇,身为臣子而单独立传。
那么改名失败的有否案例?有,正是蜀汉托孤重臣李严。他本名叫李平。刘备托孤时,他还叫李平。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后,他改名叫李严了。
李严为何要改名?就一个原因,嫉妒诸葛亮。因为他自认为跟诸葛亮是平级,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凭啥你诸葛亮要压我一头。但非常可惜,自从改名李严后,他就开始了一路的败运。
最终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他谎称军粮不济了,骗诸葛亮回军后反咬一口,想至诸葛亮与死地。哪料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诸葛亮竟然保留着他的书信,上面白纸黑字,一切都清清楚楚的。最后李严被刘禅罢官,没杀他,就算开了“天恩”了。
三国重臣中除了陆逊和李严改过名字外,其实还有一人更是著名,这便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
在关羽的传记中,曾有这样一句: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即,本来关羽,是姓羽,名羽,字长生!后来,由于他在老家因犯了官司,遭到官府缉拿,故而改为“关云长”,从山西逃到了河北涿州,在这里认识了刘备,从此开启了“三国第一名将”的成长之路,并最终挤走姜子牙,坐上了“武圣”宝座。
显然关羽改名,就是为了方便逃跑。当然也可认为是一种“洗心革面,从新做人”的心理。但不论那一种,关羽改名这事,还产生出了一个民间传说。
话说,关羽本来生就着一张白面皮,长大后杀了家乡的一恶霸,便逃到一寺庙内。寺内有位得道高僧,一眼看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于是便收留了关羽说道:如今无论哪里都在画影图形捉拿你,所以你必须要变更容貌。
于是,高僧在一个大缸内放满清水,跟着又把许多草药放入水中,让关羽进去浸泡了四十九天后,关羽就从一张白面皮,变成了面如重枣的红色。最后老僧指点:别叫长生,改为云长!赶往河北涿州,去找一位叫刘备的人。
当然,以上这个仅为民间传说,不足为信。而且后来,还有人又加工了这个传说,把关羽说成是一条大蟒蛇投胎,浑身长满了鱼鳞状的东西,于是便浸泡在药缸内,退鳞变色,从此拥有了一张红脸。
但无论怎样,关羽从“长生”改为“云长”,可谓是“神来之笔”,因为云长这个名字,不但意境高远,且还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气概,非常符合关羽这一生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