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期吃阿司匹林,这5个危害要重视

2020-11-17新闻10

阿司匹林是一个经典药物,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

目前,阿司匹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房颤动,人工心脏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用于解热镇痛(常用于感冒、流感及各种原因的发热、头痛、牙痛、月经痛、神经痛、肌肉痛、术后钝痛等)抗炎、抗风湿(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科用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总体而言,阿司匹林是一个让人们获益很多的药物。但是,我们也知道“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是有着很多或大或小的不良反应。对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危害,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过,只要做好相应的对策,就能平安无忧。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常见5大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

1.胃肠道反应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抗风湿治疗时使用大剂量,而且服用时间较长,易引起胃溃疡、胃出血或诱发加重溃疡发作。停药后多可消失。

对策: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越大,相关胃肠道损伤风险越高,因此服用剂量一定要合理化(预防性应用时应该以每天50毫克到100毫克为宜),可以选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还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及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等抑酸剂。

2.凝血障碍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延长,易引起出血。

对策:维生素K可以预防。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滴血者慎用。手术前1周停用。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一定追问病史中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加强出凝血功能监测。

3.水杨酸反应

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克/天)或敏感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及听力减退等症状。

对策::一旦出现应停药,加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加速药物排泄。

4.阿司匹林哮喘

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后诱发哮喘。

处理方法:肾上腺素治疗无效时,可以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5.肝功能、肾功能损害

与剂量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微克/毫升时易发生。

处理方法:损害均是可逆的,停药即可恢复。应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以早发现肝功能、肾功能损害。

除了上述常见5大副作用,注意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偶致瑞氏综合征,表现为肝损害和脑病,可致死。因此注意,未成年人病毒感染的时候一定慎用。

总之,上面就是阿司匹林比较常见的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一般来说,这些不良饭只有少数患者才会出现,而且症状多比较轻微,所以大家不要过分担忧。

#风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