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静态体验比亚迪D1:车企不再主导汽车研发?

2020-11-17新闻28

【太平洋汽车网 导购频道】近年来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宣布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这一角色转变,就连丰田这样的跨国汽车巨头也不例外。这样的转变预示着未来的汽车生产方式和使用方式即将迎来一场大变革,整个汽车工业将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而我们能从滴滴在昨晚发布的定制网约车比亚迪D1看出一丝端倪。

比亚迪D1(询底价|查参配)车系频道|参配|图片|点评|论坛|经销商 预售价:暂无报价 抢先试驾

单边电动推拉门

比亚迪D1整体上和很多国外的出租车造型比较相似,较高的车顶保证了车内的头部空间,国外出租车常见的推拉门仅在副驾驶侧配备。滴滴官方的说法是这个单边推拉门主要是为了减少因为铰链式车门开门造成对车外的行人或非机动车造成的伤害,而非为了让轮椅进出。

为乘客和司机量身打造

作为一款定制网约车,内饰以功能性为主,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切为司机和乘客的出行场景服务。因此我们可以在D1上看到大量为司机和乘客打造的便利功能。

在中央扶手箱的司机公文包非常轻便,内置5°C-55°C加热制冷功能,司机平时准备的饭菜和为自己及乘客准备的饮品都可放置在内。

DIIA智能车机系统是由滴滴研发的专为网约车定制的内置车机系统,集成了车机版司机接单系统、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登录、司机服务等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让车机系统、手机和云端联系在一起,在车内时,无论是在静止还是在行程中,司机都不需要掏出手机甚至触摸屏幕操作,从根源上解决司机的行车安全性问题。

D1可以做到无时无刻地将车辆数据传输到云端,帮助滴滴和比亚迪后续对司机和乘客的体验进行改进。滴滴表示D1具有软硬件打通、数据导向、18个月快速迭代等特点,为以后的新车型研发和服务提升提供数据参考。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不方便使用语音或其他操作方式,方向盘上的滴滴键可以帮助司机一键紧急报警。滴滴键的功能还有一键接单和一键完单,覆盖了滴滴司机的日常最频繁使用的功能,让司机做到了手不需要离开方向盘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

D1对后排乘客的优待也不少,全新的信息娱乐大屏功能强大,除了可操控后排独立空调外,内置的娱乐项目也非常丰富。前排座椅椅背上还集成了USB充电口、杯架和挂钩等便利配置。

滴滴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发现,绝大部分单程网约车出行的时长在10-30分钟,而司机需要长时间坐在车内。针对这两种不同的需求,滴滴和比亚迪对症下药,研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座椅。

可升级的智能化驾驶辅助

对于网约车而言动力不需要太强,所以100kW的永磁同步电机足够比亚迪D1在城市的街道中穿梭。针对目前绝大部分网约车每天300-500km的行程,比亚迪D1将续航里程定在了418km(NEDC工况)。当电池电量下降至20%以下时,DIIA车机系统会自动为司机寻找最近的充电站。

作为网约车,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比亚迪D1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驾驶辅助功能。未来还可根据使用数据进行优化和升级。2025年亮相的下一代车型D2计划将配备完全的自动驾驶系统,而2030年发布的DX将不再配备驾驶舱。

车企或将沦为“富士康”?

这次滴滴和比亚迪合作推出的D1,为我们在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车企不再是汽车研发的主导者,互联网出行企业定制和研发需求,车企负责制造对应需求的汽车,然后由互联网出行企业负责运营这些网约车。这种模式其实基于一个大前提:

在自动驾驶大面积普及的未来,我们不再需要将汽车视为一种个人拥有的资产,而将其视为共享的出行载体。

在这种模式中,出行服务将成为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最顶尖、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将会被像滴滴这样的互联网移动出行企业掌握。他们会掌握海量的数据,为他们提升出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并打造专属的移动出行场景。而车企担当的其实是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的角色,他们根据这些场景打造对应的车辆。所以在未来的汽车发展中,数据和场景将成为必不可少的核心资源。相比互联网移动出行企业,无法掌握海量数据和出行场景的传统车企,发展前景将会大受影响。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丰田、奔驰、大众等传统车企纷纷向移动出行服务企业转型,到了2030年,共享出行的比例将会从3%大幅提升至30%,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车企需要掌握海量的出行场景和数据,来为他们自己打造更好的移动出行服务和对应的共享出行车辆。(文:太平洋汽车网 赵信杰)

#比亚迪#丰田#奔驰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