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唐后期中央控制区

2020-07-22知识10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的特点及影响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唐后期为什么回出现五代十国?宋又是怎样统一的? 唐朝所实行的节度2113使制度,到唐代的中后期弊5261端突显.由4102于地方拥有过多的政治,军事,经济权利.使得四方节1653度使拥兵自重.在经济上他们脱离中央,盘剥百姓,民怨沸腾.在政治上,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唐帝国出现了尾大不掉的糟糕局面.最后唐帝国就是被曾经担任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的朱温所推翻.唐朝灭亡之后,各地节度使纷纷独立,于是在中国的版图上出现了许多政权,其中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就是所谓的”五代”.后周的世宗柴荣,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立志要统一中国,在他的治理下后周政权成为了五代十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开始了统一战争的步伐.但不幸的是柴荣英年早逝,他去世不久,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963年平定荆南和湖南,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俘虏南唐后主李煜,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我要说宋朝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的疆域并不包括现在的中国的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全部和所有的西北地区.现在的首都北京就没有被划入北宋的版图.而在华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契丹族建立起的契丹国(辽)与宋朝。唐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是如何进行权利制衡的? 中央2113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5261制,主要机构有三4102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即1653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本为尚书令,但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后以左、右仆射为。中书省是皇帝颁布大政文书的机构,长官为中书令,副手为中书侍郎,下有中书舍人六人,此外右散骑常侍、右谏议大夫等谏官。门下省则是审核大政文书之机构,长官为门下侍中,副手为黄门侍郎(又称门下侍郎),下有给事中四人,此外与中书省相似,有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等谏官,也有掌符策印玺的符宝郎、掌起居记录的起居郎等官员。由于尚书权力太大,因此后来设立左右仆射代行大权。左右仆射就是宰相。后来,此二职要加同中书门下的头衔才是宰相。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的名位很高,也不常设。于是,给其他管理加上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头衔就为宰相。宰相平时在政事堂讨论朝政,政事堂会议成为协助皇帝统治的最高决策机构[52]:135。至玄宗,差遣制成为制度,特点是官位与职位的脱节。官仅。分析唐朝中后期的历史 叛乱的直接的和可见的遗产是一个大为削弱的中央政权管辖下的不稳定的总形势。在几个地区,特别在不断遭受战祸和将有长期和艰难的重建工作的河南北部,物质的破坏是严重的。。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佤邦与果敢都是属于缅甸的经济特区,以前对于很多中国人还是很神秘的地区,但是自从果敢战争开打后,我想很多中国人虽然身在内地,但是果敢与佤邦着几个地名应该还是不陌生了。佤邦与果敢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分别为佤邦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地理位置不同,同时主要民族不同,统治军队也不一样。果敢现在基本为为缅甸政府管辖,驻扎军队也是缅甸政府军。而,佤邦现在还是佤邦联合军领导人统治,驻扎军队也是佤邦联合军。既然提问者问到,笔者在此就缅甸北部四大特区作一个简单的科普。在缅甸北部主要有掸邦、克钦邦,在掸邦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存在四个特区,四个特区控制着大约80%的中缅边界。第一特区是果敢,其中90%为汉族,汉语为官方语言,商店、饭馆都是以中文为主,缅文为辅,果敢还有自己的报社、杂志社和电视台,全部使用简体中文。于2009年已被缅甸军政府实际控制。2009年88事变以前,军队是果敢同盟军,2009年后军队为缅甸政府军第二特区是佤邦,这里居住着佤、拉祜、掸、克钦、汉、爱尼等16种民族,其中佤族占70%。佤邦领导人一直在寻求佤邦自治区,而不是掸邦经济特区,所以称自己为“佤邦”。“邦”字既有“自治”的意思,又有与省平级的含义。军队是佤邦联合军;。汉初和唐中后期地方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根源? 汉初,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大举分封王室子弟,结果造成地方政府即郡守等人形同虚设,诸侯王权力过大,最终引发七国之乱。根源,汉初刚刚结束了数百年来的战争,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去管理地方,所以只能选择分封诸侯,利用他们去直接管理地方。唐朝中后期,推行藩镇制度,即设立节度使,由于节度使可以不经中央过问,所以节度使往往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中央没有任命的人事权。这种制度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并且兵权外流,使内部兵力空虚,边疆兵力过剩,最终唐朝灭亡。根源,安史之乱后,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为了奖赏这部分将领,同时也为了安抚从安禄山史思明投降过来的将领,中央才设立节度使,命令他们带兵镇守边疆。归根到底,就是中央的权力外流,使得地方得以反抗中央唐朝后期,中央能控制地方藩镇吗? 越接近唐末,控制力越低。至玄宗开元、天宝间,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于是造成外重内轻,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节度使在唐朝中后期产生了什么影响 节度使制度设立之初由于中央有能力控制其发展,所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了唐朝后期,中央权力失控,节度使拥兵自重,各自征战不断,苦了百姓,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在历史上,唐和宋到底哪个最繁华? 你要看时期,唐朝的繁荣时期主要是唐前期,是627-755年的时期,历任君主为唐太宗、唐高宗、则天大圣皇帝(皇后),唐玄宗,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立衰退,西域大片领土丧失。唐中后期为何不实行府兵制去打击节度使? 很高兴回答,唐朝中后期不是不实行府兵制去打击节度使,而是自唐玄宗时期,府兵制体系和生存土壤就已经土崩瓦解,并被唐玄宗下令废除府兵制,取而代之的就是募兵制和节度使制。所以唐中后期根本无法实行府兵制去打击节度使。具体分析如下:1、府兵制消亡 募兵制崛起唐朝建立之后,沿用了之前的府兵制度。府兵们有自己的耕地,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战争爆发以后,府兵们集结出征。在战争结束以后,还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因此,府兵的生活普遍高于普通农民。唐朝初期的战争,距离都比较近,而是时间短、规模小,府兵们的耕地还能继续耕种,而是一年有一半的时间能够和家人团聚。但是随着唐朝疆域的扩大,开始面对吐蕃、突厥、契丹等一系列强悍的对手。战争的时间延长,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就是10万人以上的大战。由于对手很强,唐朝需要在边境上驻扎大量的军队。久而久之,府兵制度撑不住了。由于长期驻扎边境,府兵们的耕地荒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随着府兵的大量伤亡,府兵的人数越来越少。在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度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因此,朝廷同时出了好几种兵役制度。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当时,北方的回纥、西边的吐蕃,都会唐朝造成了。

#佤邦#突厥#唐朝#安史之乱#唐朝疆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