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山东平邑县,从一望无际的大田,到连绵起伏的丘陵,人们忙碌着为金银花花墩培土、施肥,时不时散发着金银花的沁人心脾的醉人的花香;生态健康产业园区,中医药企业开足马力加速生产;从县城的金银花产业园,到流峪镇的“十里药材长廊”,再到郑城镇的“金银花物流港”,全国各地的药材被“拐”了进来,又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
平邑金银花基地
11月16日,山东平邑县中医医院中药煎制中心,特有的中药气味弥漫在空中,令人心清气爽;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员工全神贯注地操作着身边的精密仪器,一件件中药制品随着流水线进入包装车间……“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平邑县充分发挥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煎制中药汤剂26296剂供11.2万余人预防服用,并将含有金银花等中药材的预防1号和2号方剂,向社会各界进行推介,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院长张传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中药熬制现场
近年来,平邑县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充分利用县内中医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中医药普及化、产业化、融合化“三化”为核心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平邑样板”,着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谈到改革和创新,县委书记包华表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民生,群众感受最直接的也是民生领域的改革,让群众分享改革的红利是创新和改革谋求的最大值。平邑县“三化”发展中医药产业,为“健康平邑”“幸福家庭”建设注入强大创新动能。
山东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是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山区大县,共有各类中药材216科736种,属全国重点的药材有170多种,金银花、蒙山紫草、灵芝、何首乌、丹参、槐米、酸枣仁等均为名品,是同类草药中的佳品。特别是金银花,被国务院确定为70种名贵药材之一,被《中国药典》列为道地药材,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县种植面积65万亩,年产量占到全国年产量的65%以上,品牌价值达到258.1亿元。
一直被贴上“三石(花岗石、石灰石、石膏)一金(黄金)一花(金银花)”标签的平邑县,正以超常的智慧、勇气和气魄,着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全力走出一条具有平邑特色的中医
药产业发展之路。
天宝山梨乡休闲度假养生基地
“四有”,推动中医药普及化
平邑县通过强化中医药参与大健康建设的政策倡导,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普及中医药知识,夯实服务基础,有效激发了群众接受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了中医药“有地能用、有人会用、有药可用、有人愿用”的良好格局。建强基础,实现“有地能用”。育“龙头”,强县级。将县中医医院东城院区建设列为重大民生工程,投资 6.5亿,划拨土地160亩,设计床位 1260张;同时,将原县委办公大楼及院落划归县中医医院使用,增加院本部用房面积4000平方米;自2019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连续3年扶持县中医医院建设。目前,平邑县中医医院已发展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省“西学中”培训基地和省中药炮制示范基地。壮“龙身”,活镇级。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新建了高标准的、有较强传承意义和历史影响力堂号的 “国医堂”16处,把中医药各科室集中设置,形成集中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综合区域,为群众就近提供优质高效中医药健康服务。健“龙尾”,稳村级,推行“村办院管”的一体化办医体制,累计筹资6000余万元,完善全县525个村卫生室中医药健康服务设施和22个市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为村级中医药应用奠定了基础。培育人才,实现“有人会用”。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中医药扩大应用的关键性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突破政策和编制制约,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选聘力度,对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中医药人员引进到公立医疗机构坐堂行医;利用龙头单位的技术资源,开展名师带徒和技术性人才培育,举办“西学中”研究生培训班和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组织中医药专家到基层开展传帮带和会诊、示教、讲座、培训等活动;利用中医远程会诊系统和“平邑中医365”手机软件,向基层传送名医医案、名方名药。截止目前,全县累计从外地引进中医药人才86名,招录选聘92名,培养“西学中”研究生30名、普及生168名,师承带教26名,选派进修472名,引进民间中医12名,培训乡村医生1145名。同质管理,实现“有药可用”。搭建全县共享中药智能配送平台,加快共享中药智能配送网络体系和设施建设,对中医药健共体内使用的中药饮片,以共享处方智能配送、共享中药房管理等方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集中采购,统一存贮配送,实现了中药饮片县域供给的同质共享目标。全县建有中药材流通加工企业152家,药品批发企业9家,药品零售连锁总部4家,药品零售药店340余家,所有村卫生室均配备了50种以上的中成药,30%的村卫生室配备了100种以上的常用中药饮片,有效满足了居民对中医药应用的需求。政策倡导,实现“有人愿用”。由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应用中医药进行防病治病。在制定的医保政策中,对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等进行倾斜,在临沂市规定的医保报销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将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再降低100元;将应用中药饮片(中草药)的报销比例,按医疗机构等级再分别提高5%;对居民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含一体化村卫生室),所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非药物疗法等诊疗项目,全部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报销的范围,有效激发了居民应用中医药的积极性,提升了居民应用中医药的比例。各医疗单位中医类诊疗人次由2016 年的18.5万人次,提升到2019年的33.4万人次;中医药使用率由2016年的不足20%,提升到目前的35%,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有了较大提升。
全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平邑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意见》《关于加快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在产、加、研、运、销、储等环节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突显中药材品种道地性。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着力培育当地特有的金银花毛花系、鸡爪花系、麻叶系、线花系和秧花系等品种,不断提升平邑中药材的道地属性。中药材种植标准化。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采取“企业 合作社 基地”模式建立适度规模的“六统一”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打造了11家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狠抓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主持或参与制定发布了金银花各类标准20余项,“平邑金银花规范化基地”在中国医药最具影响力榜单评选中荣获“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称号,被评为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十强。中成药加工专业化。 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52家,其中通过国家GAP、GMP等认证的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60余家,年加工中药材260余万公斤。中医药流通规模化。依托金银花中药材资源优势,以金银花标准化种植为基础,同广药集团、哈药集团、上药集团等数十家国内大型医药企业签订了药源基地协议,创建成为“金银花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基地县”,全县金银花流通量占全国的80%以上,年产值达到45亿元人民币,带动31万人就业。
仓储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环节,也是平邑发展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平邑县积极扶持现有的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 建设以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目前全县仓储物流企业年周转量达600万吨,基本实现了“药最全、储最优”的目标。
“三融合”,推动中医药融合化
县城东部医养区
平邑县充分挖掘中医药产业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中医药产业与健康、养老、文旅等融合发展。与健康产业融合。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居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以往的由“治已病”向“治未病”服务模式的转变,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参与层次。县内23处医疗机构全部设立“治未病”中心或科室,2019年累计开展“治未病”服务8.6万余人次、提供中医药健康干预47.5万余人次、中医药参与健康扶贫2.3万余人次,熬制膏方4600多料应用于调摄、康复和保健等领域。通过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升级、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扩大道地药材应用数量等措施,有效带动了全县中医药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医养产业融合。依托中医药产业优势带动,拉长养生养老养心产业链条,拓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养生保健、膳食调理、健康产业等服务,加快医养结合事业发展。加快引进医养产业项目,总投资28亿元的“托福·泰康城”康养结合项目已启动。与文旅产业融合。按照“生态优先,绿色生产,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思路,打造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集绿色生产长廊、观光旅游长廊、科普教育长廊、乡村振兴长廊“四廊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以金银花、丹参、山楂等道地药材为主的“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连续数年成功举办“中国金银花节”,打造了“沂蒙花海·平邑近人”旅游品牌,实现了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融合目标。
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充分发挥“中国金银花之乡”和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基地的优势,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修建中医文化墙,利用中药典故宣传中医药养身保健知识。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宣传活动,通过专家义诊、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功法表演、健康咨询等宣传,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结合平邑县常见病、多发病和常用中草药,编撰印制《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备要》《常见中草药识别挂图》《中医保健手册》和《平邑县常见中草药图鉴》,作为基层中医药工作指导用书。做好县域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为全县中药保护、中药材种植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孟宪华 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