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要把货币供给划分为几个统计层次 现实中货币量的统计

2020-07-22知识11

为什么要把货币供给划分为几个统计层次 尽管各国在货币层次划分的具体统计口径上有差异,但在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上是一致的,即各国都是将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种做法便于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各国通用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行定期存款+商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存款M4=M3+L L:流动性资产简介:货币分层,也称为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一.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计算: 1.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统计? 货币乘数也称为基础货币扩张倍数,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关系的数量表现,其计算公式为 K=Ms/B 货币乘数分广义和狭义的 广义货币乘数(K2)=M2/B 狭义货币乘数(K1)=M1/B 我国。货币的供应量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吗 这两者在理想状态下,是应该一致的。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这一规律的内容大致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等于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即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比。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后,就有了货币发行规律,即,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因此,货币的供应量理论上应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一致。上述数据不可能由一个统计机构0进行统计得出,因此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货币供应量在现实生活中,是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背离的。产生两种经济现象,一是通货膨胀,即货币供应量大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一是通货紧缩,相反的效应。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的含义是什么? 广义货2113币的含义:广义货币5261是“狭义货币”的对4102称。狭义货币(M1)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1653。由于各种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把它算作货币,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便于分析和控制市场金融活动。依此类推,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易转手的短期债券等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准货币,也可按其流动性状况囊括进来,通常用M2M3等作代号进行分类统计,依次递增的准货币在流动性上依次递减。各国中央银行对这些分类指标的规定有所不同,广义货币分类指标的多少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广义货币的含义:狭义货币是“广义货币”的对称。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构成狭义货币的现金,是法定通货的存在形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人随时可签发支票进行转让或者流通,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是狭义货币中的存款通货。扩展资料:广义货币发展历史:物物交换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

#货币#流动性资产#银行#经济#商品货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